“生产之性”吕青作品展
2016-05-23 15:36:23   来源: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评论:0

上一张
查看原图
展览时间:
2016-05-12 - 2016-06-20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
虹墙艺术画廊
策 展 人:
李邦耀
主办单位:
北京虹墙艺术画廊
协办单位:
北京新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
吕青

展览介绍

“生产之性”吕青艺术的直觉与秩序

约三年前,吕青邀我去她的工作室看她的作品。

在工作室的一隅,我忽然眼前一亮,发现被套织在亚麻布上的拉鍊,由大到小、由裡到外、色层渐递地层层叠加,犹如一个巨大的女性性器!光线洒在一层层弯曲的拉鍊金属齿上来回跳跃、闪烁,一眨一眨的,甚是神秘和奇异。我感觉我的视网膜和内心因此有些许震盪,在一个图像堵塞、视觉疲劳的时代、有这样的视觉遭遇毕竟不多。

“这作品与性别有关?”我含蓄的问道,“是、也不是!”“做作品的时候我其实没想那麽多”她有点害羞的说。但对我来说,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件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相关话题的作品,这样,当我们面对这些作品时就很好解释作者的动机了。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佛洛德先生。

这是吕青最初关于使用拉鍊材料的作品。之后,她陆陆续续地做了一系列的变体作品,她不断地尝试着:拉鍊色彩的变化、拉鍊的长度、拉鍊的弯曲程度,拉鍊在木材上拼接、拉鍊在布上拼接、拉鍊和金属拼接;材质的厚度、高度、四维性的视觉选择、色感的悉心安排……还有,她作品的题目!

虽然这些似乎和技术相关,但我并不是一个技术控。让我真正感兴趣是她为什麽要这麽做?她仅仅是对形式与材料的喜爱?抑或是因材料而释放的内心压抑?我们不得不又回到开始的问题,关于“性”的话题是绕不过去的!作品中的潜意识、下意识和无意识,以及利比多的性意识作用,精神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裡,弗洛依德式的思维习惯一直影响着我们观看艺术作品的途径,尤其是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同样,当我们一阅读奥基芙、辛蒂·雪曼、布尔乔亚的作品就容易联想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端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

随着吕青作品的进展,我们之间的交谈逐渐增多。吕青文静、矜持,她的文雅和作品形成极大的反差。当谈到作品中的性意识,她始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她说:你可以把它看做伤口,可以把它看做洞穴,也可以把它看做女人的性器官。——也许最终的结果和表像不同。而我渐渐发现她作品中的性别身份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她似乎敏感的触碰到在社会变迁中无法言说的“性”的某些不确定的特质。

该是我们重新调整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了。的确,看似简单的作品当置放在特殊的语境中情形却大不一样。这并不是谈色色变的20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在经济改革三十多年的过程中,社会语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吕青生于八十年代,在她们的成长期间,社会显现了它极大包容的态度,它暗自接纳了色情行业(早期是理髮店)、A片、包二奶、小三、变性者、同性恋,这些大众生产的符号化词彙成为人们茶前饭后调侃的谈资而稀释了道德的评判。没有什麽事情不能发生。因此,她们并不曾遭遇曾经困惑了我们几代人的“性”的禁忌问题,也没有感受到封建社会男权权力关係。从中国具体的社会特徵来看,有关性别身份问题的观念正在悄然地改变。面对几十年的经济改革,西方女权主义问题在中国显然失去了上下文的关係,它在中国的演绎于是变成了一种时髦,女权主义成为个人的甜点而并不构成公共的问题。究其原因,皆因经济的力量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魔力,经济无情地割断了传统的伦理概念,消解了禁欲主义思想,遮罩了所有关于道德的争论。代之而起的是消费与时尚: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五花八门的新潮服装、超大幅超尺度的女性广告、网络中植入式的性广告、电子性游戏等等。鲍德里亚在《象徵的交换与死亡》中说:“时尚得到普及,越来越不是某个性别或某个年龄段的特权。相同的逻辑总在起作用:时尚得到普及,离开女人的特殊载体,向所有人开放,这是因为关于身体的禁忌也得到普及,而且形式比清教派镇压更微妙:它採用的是普遍无性化的形式。因为身体只在压抑中才有很强的性潜力——在时尚中,性作为差异消失,但作为参照(作为模拟)却普及了”。当“性”不再成为禁忌的社会公共话题时,性别身份就慢慢开始褪色。这时经济资本运用产品、行销模式、代码、时尚,象徵性地交换了对身体的言说。

其实,吕青作品中正透露了这个资讯。在她2014年的《答桉》作品中,她凭着直觉已经开始接触到问题的答桉,产生于2015-16年这组作品的命名是很有讲究的,它直接追随着《答桉》:《梦想的和现实的》、《一念之间》、《于意云何》、《隐藏的秘密》——在《隐藏的秘密》中,金属花瓣被极其夸张地设计成卷草般的图桉,鲜豔夺目的色彩拉鍊在有序的安排下形成花浪。这些精心设计构成了作品的生产性与时尚的特色,娇豔欲滴的金属花瓣阻隔了我们对性的冲动,性更是以一种生产型的表徵、以被消费的姿态恣意地开放,作为私密的个人化的性在作品中已近消亡。就生产与消费行为的性而言,它仅仅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性模式,而不具有情感特征。

在吕青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生命与死亡。这个话题本身并无新意,我们还有什麽可以讨论呢?我以为她近期的作品《隐藏的秘密》却揭示了一个不同的死亡概念:作品分两部分组成:用不锈钢精心製作的棺材盖面上绽放着由多层鲜豔的彩色拉鍊设计的花瓣(关于它的特质在上面已有叙述),这件作品更像节日的秘密庆典仪式,具有杰夫.孔斯式的视觉震撼力。生命与死亡是艺术作品中恒久的话题,如:戈雅的《希阿岛的屠杀》、拉斐尔前派罗塞蒂的《俄菲利亚》、籍裡科的《梅杜萨之筏》以及高更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裡来、到哪裡去》,这些作品中的人生因战争、灾难、爱情变得命运多舛,表述了对生命的眷念与追问;死亡被当做主体的悲剧精神、一直充满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而《隐藏的秘密》从第一眼看上去就没有恐惧感,这或许来自于她内心对死亡的认知:生既是偶然的,死为何就糟糕?生与死只是一个循环系统。作品中娇豔欲滴的金属花瓣让人亢奋,因此它迅速地中和了冰冷的不锈钢棺材,死亡更接近于生产!如同“性”可以生产一样,从一个无机物到另一个无机物的延伸,既没有生也没有死。这符合经济运作的逻辑。在经济运作的链条中,我相信佛洛德也无能为力。

在吕青的作品中一切都是那麽的有秩序,她运用秩序来检验她的直觉,她不断地生产着性、抽离了个人性徵的性(或者仅仅是一个符号?),使性的内容变得越来越空泛。吕青的作品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性别身份不再是社会的问题,性已经演变成时尚时,社会于是逐渐同质化、中性化、女性化。近些年人类社会的趣味明显有这样的变化—女性化的特徵。这或许就是后性别时代?而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麽样的时代?
我不得而知。

李邦耀 于广州瀚景工作室 2016.4

地方美术网:
网站简介 - 网站老师 - 网站声明 - 美术投稿须知 - 视频拍摄制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合作网站: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链接代码: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地址:http://www.ms211.com/images/ms211logo.gif
申请加入画室大全的画室,请提前在您画室网站首页上,做好我们ms211的友情链接,然后将画室简介发送到ms211#ms211.com和ms211#126.com(请用@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