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小病拖、大病磨、病死还没吃上药”,此前的6万多名贫困对象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22512人,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
“百年关村有540户1806人,其中因病致贫170户481人,占贫困户的55%。”行医50年的老村医裴光鑫对记者说,他已经70岁了,早到了退休年龄,但因村里没有医生,才一直坚持下来。杨海燕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等把小杨培养出来,我就可以踏实退休了。”
杨海燕出生于1997年,2015年高中毕业后通过宜昌市乡村医生定向委培计划,到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019年3月来到百年关村卫生室工作。
工作一年多来,杨海燕认真学习钻研各项业务,学西医的她还跟着师傅裴光鑫学起了中医。如今,她已经可以熟练地为村民问诊。
裴光鑫口中的小杨很敬业:“工作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经常周末加班学习,为病人服务,还负责把公共卫生资料整理到电脑里。”
大山里农户住址分散,距离较远,看病不方便,杨海燕便经常上门为慢性病老人问诊,当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封村期间,69岁的村民朱宏香突发脑梗,儿子不在家,杨海燕冒雪上门诊治,迅速评估病情,联系镇卫生院,及时转诊救治。朱宏香说:“多亏小杨大夫,我才捡回一条命。”
为了更便捷地服务村民,她还买来了摩托车,走村串户。今年80岁的曾庆秀长期患高血压、冠心病,儿子患糖尿病,山里路途较远老人行走不便,杨海燕便经常上门帮他们量血压、测血糖、送药,叮嘱他们按时服药,“小杨态度好、服务好,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曾庆秀说。
学医期间体会过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农村条件相对较差,刚到村里工作难免有些落差,但杨海燕并不后悔:“村民们很朴实,对我很好,为他们服务,我感觉很有获得感。”
在宜昌,像杨海燕这样的大学生村医还有很多。2014年,宜昌实施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培工程,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生活费和学费,毕业后到村保底担任5年乡村医生。其中,五峰县4年共培养大学生村医97名,今年6月最后一批毕业到岗,实现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为了让年轻村医尽快独当一面,五峰实施大学生村医能力提升“双百”工程,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在今年春天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这些大学生村医开展外出返乡人员排查、体温测量和消毒、健康监测、宣传防疫知识,为村民筑牢健康防线。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工作离不开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里提出,要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
“如今当村医待遇有保障。”杨海燕说,今年夏天考取了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的她,又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有进一步空间。不过,目前她打算一直在村里工作下去,“只要村民需要我,我会一直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