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质疑后,涉事学校保卫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是在处理相关案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歧视女性,编写过程中可能考虑不足。”并对其中一些内容作了进一步解释。
↑中国美术学院新生安全知识手册,其中提到“性侵害产生的因素”引发质疑。图据网友
作为一名女性,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挺不舒服的。那边“高校嫌女生裙子太短”,这边又说“性侵害产生的因素包括女生注重打扮、长相漂亮”……什么时候,发生性侵害需要从女生身上找原因了?该惩罚的、该警告的难道不应是施暴者吗?这与女性是否长相漂亮,有多少关系?况且,有女生天生漂亮,难道就注定要承担起预防性侵害的责任来?
或许,这些道理不是有关人员不明白,只是相对而言,把预防责任转移给注重打扮、长相漂亮的女生,比建立系统的性侵防护机制要简单省事。
谁都无法拒绝美。笔者作为一名女性,看到长相精致、打扮漂亮的女性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当有人对于这种美有了某种不怀好意的破坏、占有,我们需要追究的不是美本身,而是这种不怀好意。况且,将性侵害的发生因素施加于女性本身,是赤裸裸的受害者有错论,在法治社会明显站不住脚。
在很多影视剧中,受到性侵害的女性都会反复问别人:我做错什么了吗?我不该出门吗?我不该如何如何吗?不少时候,受害者周边人对其的指指点点,还会加重受害人的自责、内疚。这是让人难过的一幕。为何她们明明是受害者,却还要承受自己是过错方的质疑,甚至是来自各方的冷漠与非议?艺术源于生活,恐怕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想要“改变女性”,恨不得将女性“包裹”起来。
这样的现实处境,也说明了我们社会还并非完全拥有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开放与包容。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不管承不承认,对女性的偏见甚至歧视都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在个别人的思想深处,他们仍会或多或少地为女性“立规矩”。
每一次对于此类现象的热议,都是一次“清毒”。改变需要时间,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这样的改变还是抱有信心,期待“凡事就事论事、不再拿性别说事儿、不要再拿女性的外貌衣着说事儿”的那天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