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考生对于志愿填报不甚了解,不可避免会出现盲目报考的情况,志愿填报不能随意,盲目报考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1、考生随意填报了与自身条件相距甚远、不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浪费了一次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专家建议:考生如果对于自己的志愿填报把握不好,可以先通过录取可能性测试查询功能,先自查一下自己最有可能被哪些院校录取,对自己的水平有个把控,做到知根知底。
比如:2017年高考广东考生A同学,高考预估分数567分, 2017年广东本科一批分数线520分。在此情况下,考生意向报考地区为北京和广东两地,意向报考专业为戏剧与影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
通过新浪高考志愿通录取可能性查询功能(点击此处),发现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南京大学录取的可能性较小;被录取可能性较大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财经大学3所院校;被录取可能性很大的院校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考生可在录取可能性很大的院校中选取自己意向报考地区和意向报考专业兼具的院校。
2、考生盲目填报了自己不想就读的学校或专业,录取后既不能退档,又不能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如果不到学校报到,不仅浪费了学校一个招生名额,而且还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录取。
但是如果就读的话,自己又不情愿,所以很容易造成大学读到一半就辍学申请复读的情况。当然,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情况。
3、考生随意填报了高收费的学校或专业,被录取后,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难以承担高昂学费,想再进收费较低的学校或专业又不可能,会影响继续学习和深造。
4、考生盲目填报了身体条件不符合要求的院校或专业,不可能被录取,即使录取了,进校复检,查出后也会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5、考生盲目填报了自己不熟悉、不喜欢的院校及专业,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入学后大失所望,无心学习,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还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专家建议: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之前一定要先自行评测一下自己适合就读的专业,这里的“适合就读”不仅仅是喜欢,还要性格适合,否则只凭兴趣选专业,最后也会造成学不进去、学无所成的窘状。
新浪高考志愿通卡适合就读专业测评会通过兴趣测评、性格测评和潜能测评,为考生提供20个匹配度较高的专业,并列出详细的专业信息以及在高等院校的开设情况,帮助测试者选择专业与定位职业(点击此处)。
新浪高考志愿通卡最适合就读专业测评
高考志愿填报不单单是意味着大学四年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职业生涯的起点,但很多考生和家长对于志愿填报什么都不懂,就会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错报志愿的情况并不罕见,苦的是学生,悲的是家长啊。因此,如何选一个好学校、报一个好专业成为了考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难题!
1、确定人生大致方向
对于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来说,大学专业的选择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考生的专业选择应该尽量结合本人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填报志愿前,考生首先要问一问自己:今后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靠什么立脚,答案不要求非常准确,但至少可以确定一个大致方向。
2、与社会现实需求挂钩
专业选择尽量与现实社会的需求挂上钩。对于理科考生,工科类专业就业面较广,学生毕业后的可塑性与再选择空间也较大;而对于文科考生来说,工商、管理、外语、法律、财会、新闻等实用性专业的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
例如,考生报考语言类专业应持谨慎态度。外语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个使用工具,而很难成为一个专业含量高的职业。很多语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选修第二专业,如工商管理、媒体传播、财务会计等,他们就是因为担心只凭外语将来找不到理想工作。
3、结合本人的兴趣
专业选择离不开个人兴趣的、支撑。家长不能越俎代庖,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强加给子女。
个人兴趣如果能够与现实的社会需要相一致,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考生也应该明白,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适合自己。比如非常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如果不是你的特别爱好,千万不要趋之若鹜,否则学起来也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