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简章
2018-01-30 19:24:04   来源:ms211美术高考网   评论: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8年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8年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是一所多科性、教学型、应用型大学,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
  学校设有工会学院、劳动关系系、经济管理系、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教学部、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教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本科专业设有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行政管理(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专业,形成了以劳动关系、法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方向)、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安全工程等专业组成的特色专业群。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公共管理硕士(MPA),并于2013年起正式招生。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设置四个研究领域: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管理。
  高职(专科)专业设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行业需求以及资源配置等情况进行优化配置,专业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445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4728人,高职(专科)学生171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484人,其中专任教师29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共1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根据教学需要,常年聘请其他普通高校的知名学者以及政府机构、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把握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讲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着力规范体制机制建设,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劳动关系和工会等领域所需要的,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特点和行业特色与国(境)内外教学及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近2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了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2017年1月,学校与河北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9月,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对外合作与交流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
  目前为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将秉承勤奋进取、严谨求实的历史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发挥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及河北涿州市,占地总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馆、大学生公寓、电教中心以及与专业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等各类办学设施。校园计算机网络设施先进,接入便捷,资源丰富,覆盖北京和涿州两校区所有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及学生宿舍。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80余万册,电子数据库34个,电子图书133万种,电子期刊近2万种,与国家图书馆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为学校师生及全国各级工会干部培训提供教学研究及信息情报服务。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特殊人才需求为引领,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德育为先,并将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建设计划, 强化实践实验教学,推动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扩大学生选课范围和门类,丰富校级公选课资源;改进校级讲座教学,开设讲座公选课,促进校内外优势教学力量的常态化利用,有利提升了公选课的学术水准和影响力;通过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以及教改项目,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优秀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拓展交流与访学渠道,为学生成长提供短期访学与联合培养等多种路径。目前,劳动关系、法学两个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以劳动关系专业为主干的特色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两项教学成果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语言的力量》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专业培养方案框架结构

知识体系和课程类别分类

理论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教育

通识必修课

军事理论、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计算机、军事训练、思政课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通识选修课

设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工会与劳动关系、创新创业八大课程模块,安排在第三至第七学期,原则上要求按照模块选课,每个模块不低于2学分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根据不同专业而定,由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组成

专业实践教学(含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类课程与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专业选修课

任选课程模块

不同的方向模块课程,科研、专业技能提升的实践课程及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等

学分合计

150-160(文史)160-170(理工)

  ◆强化学业与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实施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了学生学业指导与预警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转专业;开设辅修第二专业(学位);学校积极邀请各行业专家、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一向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借助特色专业优势,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国际化人才。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澳门地区等15所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并与其中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常态化的友好合作关系,包括校际互访、合作举办或互邀学者参加研讨会、学生联合培养和短期交流等。学校对外交流还扩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的海外交流资源网络。目前,学校共选派本专科、研究生各专业学生共计400余人次赴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校进行长短期专业学习,积极参加海外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及学生国际研讨会和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同时,学校接待国(境)外高校大学生和工会系统的青年、学者来访交流近400人次。我校学生在国(境)外大学获得的课程学分及成绩依据学校标准可进行认定转换。
  ◆注重实验实践教学
  为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学校建成了法学与社会工作、经济管理、劳动关系、文化传播、安全工程等5个实验区(含35个专业实验室)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场所(含39个专业实验室)。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分别于2007、2009年荣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12年5月,学校与“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学生实习基地荣获“2012年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学校高职学院荣获“2012年中国饭店业最佳名校奖”(金鼎奖)。2012年7月,学校“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
  ◆教学与管理实现信息化
  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覆盖所有教室,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课程及在线教育等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条件不断迈上新台阶。
  ◆多种举措吸引优秀考生
  学校积极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奖助贷体系,完善学生激励帮扶机制,制定多种奖励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校。
  ◆推进课外科技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宜信杯”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高校文科类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等竞赛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团委积极打造新青年虚拟偶像,弘扬勤学增智、修德立身、明辨净心、笃实为功的新青年精神。推出新青年学堂、新青年社会实践高校论坛、新青年志愿者活动月、新青年艺术团专场演出等品牌活动。打造金秋文化艺术节、春煦学术科技节、五月合唱节等特色活动。我校青年赴境内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在全国志愿者交流大会、全国电视合唱大奖赛、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首都高校挑战杯大奖赛上摘得金、银奖。

教学与科研
  学校现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近几年,学校教师承担北京市教改项目23项;近五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8项。

学校就业创业情况介绍
  2017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介绍
  2017届我校毕业生共1822人,其中本科1160人,专科662人。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97%,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8.19%,专科生就业率97.58%。毕业生考研升学率10.70%。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具体举措
  学校对就业创业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和督导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继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形成了“校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统筹、院(系)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和联动机制,全力保障就业。
  (一)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发挥创新创业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引领作用。教务部门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专任教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就业指导中心组织跟进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全校协力将学生创新创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搭建学生创业实践社会化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高校+企业+创业大学生团队”模式。
  (二)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
  各院(系)和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利用校友资源,推进校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主动与各地工会沟通联系,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工会系统内为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加强与校友联系,为毕业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专业对口、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积极走访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并就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达成合作意愿。
  (三)继续强化就业创业攻坚阶段的宣传、培训和服务
  “多管齐下”,加强宣传,畅通渠道。“有的放矢”,举办就业创业系列讲座和沙龙,提高培训质量。“点面结合”,开展面向全体、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精准帮扶构建困难毕业生就业托底机制
  通过专项经费为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求职交通补贴、就业困难补贴、生源地签约补贴,为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减免学费,同时,积极为城乡低保家庭、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以及残疾毕业生申请北京市一次性求职补贴。

奖助贷基本措施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大学学业,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助学办公室,采取多种奖优助困的措施,通过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生补助、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勤、补、减” )等方式,帮助解决学生经济上的暂时困难。
  ◆“绿色通道”   铺平入学之路
  “绿色通道”是在迎新现场为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的“先注册、后缴费”的入学通道,办理方式轻松、便捷。因家庭困难、自然灾害等原因暂时无力缴纳学费、住宿费的同学,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暂缓交款手续,直接注册入学。
  “绿色通道”的路径为:
  a.到所在院(系)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b.到学生处“绿色通道”迎新接待点,办理学费缓缴、住宿费及其他杂费登记手续;
  c.凭学费缓缴审批单及杂费登记单到财务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办理注册、入住手续。
  ◆助学贷款   缓解学费之困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之忧,国家现已开展两项助学贷款业务,一是考生本地申请的生源地信用贷款,二是入学后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贷款具有贷款方便、审批快速、还款期长等特点,有贷款需要的同学可以向当地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具体申请程序可以网上查询或向所在高中咨询。新录取本科、高职学生都可以在高考本地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新生申请生源地贷款成功后,可持贷款审批合同到校领取800元的困难补贴。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我校与中国银行开展合作,为我校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申请助学贷款前期需要准备的材料有:1.本人及父母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2.本学年度村委会、乡、镇及县级民政部门出示的贫困证明原件;3.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原件。
  ◆奖助学金   奖优助困之策
  除国家助学贷款外,我校还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积极上进的经济困难学生,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奖助学金主要有五种:
  ★国家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8000元,获奖比例约占参评人数的5‰。
  ★国家励志奖学金:主要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获奖比例约占总人数的4%。
  ★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助学金金额为每人每年2000元,获奖比例约占贫困学生的70%。
  ★全总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学习优秀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范围涵盖大一入学新生。
  ★学校奖学金:为倡导优良学风,学校设立一二三等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覆盖面达20%左右;另外开设有德育标兵、学习进步、文体优胜、创新先锋等单项奖。
  奖学金申请步骤:在综合素质测评基础上,由学生向所在院(系)提出奖学金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评定结果汇总至学生处核定、审批、发放。
  ◆勤工助学   自我锻炼之选
  学校优先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劳动和社会服务,并给予一定的勤工助学补贴。我校助学办公室下设有学生自治的社团——勤工助学协会,为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服务。我校勤工助学岗位分为校内岗位和校外岗位两种,校内岗位有助教、助管和助工三种,校外岗位一般为临时兼职。
  勤工助学协会将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在勤工助学协会网站上发布勤工助学岗位的通知,同学们可以向所在院(系)领取岗位申请表格,认真填写后交给勤工助学协会,等待安排岗位,做好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准备。
  ◆困难补助   解决生活之需
  学校设有专项贫困生资助基金,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特困生补助”。每学年开学初,学生处助学办公室组织各院(系)调查、了解在校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并根据情况确定“特困生补助”发放对象,补助发放比例为所在院(系)总人数的10%左右,补助金额为每月100元左右。
  ◆学费减免  解除特困之忧
  学校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每年4月由特困学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学生处审核后可获得学费减免资格。学费减免分为两个等级,一等减免学费总额的100%,二等减免学费总额的50%,减免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
  ◆咨询热线  困难帮助之友
  为了方便广大同学更好地了解我校的资助政策,我们特别开通了助学政策咨询热线,接受以上有关资助体系方面的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电话:010-88562184

二、艺术类专业介绍
  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建立于1982年的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1994年,文化教研室转入工会学系成立公关文秘专业,开始招收公关文秘专科学生。1998年,该专业并入职业教育学院继续招生。2000年,专业调整进学校英桥职业教育学院。2003年增设文化传播(新闻)专科专业,与文秘专业同时招生。2004年底,学校为适应开展普通本科教育和文化传播研究需要设置文化传播系。该系的创建,为学校提升文学艺术素质教育与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和培养文艺、新闻人才,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并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并于同年招生。2010年,学院向教育部申请设置本校唯一艺术类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并于同年招生,同时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年,文化传播系升格为学校二级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作为文化传播学院实训基地的中国职工音像出版和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拥有全高清设备的350平米演播厅以及诸多先进的影视制作前后期设备,为本院学生教学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9年4月,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评审。该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多年来,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2007年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8年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文传学院获北京市高校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4月学院视频课“语言的力量”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截止2017年,学院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项,北京市教改项目2项,全总重点课题3项。
  文化传播学院共有36名专职教师,获得博士学位者29人。兼职教师13名。这些教师学养深厚,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其专业背景涵盖文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
  学院以中央电视台、中国职工电教中心(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中央教育电视台、全总宣教部、国际部、《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以及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文化、宣传和教育部门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科艺术类招生专业
  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
  学    制: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及初步的编导、制作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与专业综合改革
专业特色

  1.以培养契合当下戏剧影视产业尤其是网络视频行业需要的“宽通型”应用人才为核心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及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具体而言,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为基本要求,将编剧的文学素养、剧本创作能力与编导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培养既能胜任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文案策划工作,又具备初步的编导和制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立足学校特色,加强对劳动及劳工领域的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与研究,使学生在全面接受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兼及劳动文化与职工文化的特色,关注广大职工命运、情感和生活,创作出优良的艺术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性。
  3.借助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两个专业及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的师资力量、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努力实践学科、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专业综合改革
  在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本专业先后有《实践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阅读书目建设》、《以项目机制推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外的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等六个项目获得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其中有两项为校级重点项目)。教育教学成果“新媒体时代新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学校第三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动画影视内容产业研究与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荣获学校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16年,本专业立足于戏剧影视行业新趋势以探索专业教育方向的专业建设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综合建设”获得教育部“教改专项”立项。

师资队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们分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白俄罗斯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专业涵盖文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音乐学及文化产业研究等多个学科。其中,骨干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多位教师有戏剧、影视、出版、报刊、互联网络等行业从业经验。以该专业教师为核心成员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团队”系“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
  王翠艳:文化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艺术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戏剧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戏剧影视文化。曾独立出版专著《女子高等教育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燕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学》,参与撰写《中国实验戏剧》、《中国艺术传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张迷世界》等图书多部,编著有《沈从文评说八十年》、《名家图说红楼梦人物》等图书六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戏剧》、《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另有剧评、书评多篇散见于各类报刊。2009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两项,院级科研项目一项、重点教改项目和一般教改项目各两项,参与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两项。曾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学十佳、科研十佳及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专著三等奖一次。
  韩婷婷:文化传播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讲授戏剧概论、中国电影史、类型片策划、美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类型电影。出版专著《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史学溯源》,参与撰写《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浅述我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创作批评》、《创意产业译丛》、《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等图书,参编教材三部。在《现代传播》、《中州学刊》、《电影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论文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2009年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艺术学青年基金项目、院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项,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课题三项,院级一般教改项目两项。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学分数

学分比例

公共课

通识基础课

40

27.1%

通识选修课

12

8.1%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13

8.8%

专业课

18.5

12.6%

专业实践课

23

15.6%

专业选修课

22

14.9%

综合实践教学

19

12.9%

合计

147.5

100%

  核心课程:艺术概论、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戏剧概论、影视概论、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影视声音、戏剧剧本写作、影视剧本写作、表演导演艺术基础、摄影与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配乐、制片管理、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剧情片创作、纪录片创作。

就业领域及就业前景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在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公司、网站等文化传播机构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工会的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戏剧、影视及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创意策划、编导、制作等工作,亦可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部分往届优秀毕业生
  吴桐:201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法国来卡昂大学电影学院 。
  杨帆: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首届戏剧文化节一等奖、优秀团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
  水含玉: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曾获学校学生优秀科研奖。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攻读“影视创意与编剧”方向硕士研究生。
  王羚丽:2017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学校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第三届戏剧文化节一等奖、第四届DV大赛二等奖、优秀团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8年艺术类招生计划与报名考试说明


一、2018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名称

层次

科类

学制

招生计划

拟招生地区

戏剧影视文学

本科

文理
兼招

四年

74

北京、内蒙、河北、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安徽

说明:表中招生计划为该专业招生总人数,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招生地区以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字为准。

二、近两年艺术类专业分省招生计划统计表

三、报考条件
  1、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省(区、市)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
  2、身体状况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部主管部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

四、专业考试要求
  本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1.我校不组织校考。认可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合格成绩(即省统考或者联考达到分数线)。即报考我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要求该专业省统考(或联考)成绩合格(过线)。
  2.未涉及省统考(或联考)的招生地区考生专业考试说明:
  (1)北京地区考生,我校认可全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2)吉林地区考生,我校认可全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3)河北省考生,我校认可河北师范大学组织的河北省生源广播电视编导(编导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详见: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简章 http://zsjy.hebtu.edu.cn/zsw/contents/101/1615.html

五、文化考试
  凡符合我校艺术类专业报考要求的考生,按所在省(区、市)的要求,在规定时间报名,履行相关手续,并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取得文化课考试成绩。文化课考试按考生所在省(区、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

六、录取原则
  考生须符合各省(区、市)报考规定,包括考生政审及体检等方面要求。我校要求考生专业测试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分数线。学校按各省(区、市)规定进行网上录取,按考生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名,择优录取。

七、特别提示
  ☆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将组织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入学体检、专业复测等工作,严肃处理违规违纪等行为。
  ☆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和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两种形式。考生所报专业属省级统考(或联考)涉及的,考生必须参加省级统考(或联考);省级统考(或联考)未涉及到的专业,考生可依据我校专业考试相关要求报考。
  ☆属我校招生范围的相关省(区、市)考生,在遵循本省(区、市)艺术类考试相关规定基础上,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有效。
  ☆我校艺术文、理兼招。依据各省(区、市)的规定,分艺术文、艺术理、艺术不分文理编制招生计划。对分艺术文、艺术理的地区,我校按艺术文、艺术理分别编制招生计划,依据录取原则分艺术文、艺术理择优录取;对艺术不分文理的地区,我校按艺术不分文理编制招生计划,依据录取原则不分艺术文理择优录取。
  ☆我校艺术类录取办法若与国家和各省(区、市)有关政策和文件有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各省(区、市)有关政策和文件为准。

八、学费
  由于艺术类专业学习费用较高,请考生根据家庭实际经济状况选择报考。
  本科: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学费:每人8000元/年。
  (注:以上收费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为准。)

九、就读地址
  2018级艺术类本科新生第一、二学年在涿州校区就读,第三、四学年在北京校本部就读。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相关热词搜索:劳动关系 招生简章 中国 2018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简章

上一篇: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山东省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下一篇:2017年江西服装学院黑龙江省艺术类招生简章

分享到: 收藏
地方美术网:
网站简介 - 网站老师 - 网站声明 - 美术投稿须知 - 视频拍摄制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合作网站: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链接代码: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地址:http://www.ms211.com/images/ms211logo.gif
申请加入画室大全的画室,请提前在您画室网站首页上,做好我们ms211的友情链接,然后将画室简介发送到ms211ms211#163.com(请用@替换#)。
京ICP备160449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