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某美院一青年教师2017年红点奖获奖作品
右图为英国插画师2011年作品
近年来,高校设计专业领域抄袭事件屡禁不止,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毕业设计展到“红点奖”,从串通一气到自己当评委评自己的作品……艺术设计抄袭由以往的学生扩展到高校设计教师,这是一个艺术设计抄袭的新倾向。比如,新近西安美院某设计老师,因为设计作品在“红点奖”中获奖而晋升为副教授,结果被揭发作品抄袭。在获奖作品与原创作品的对照中,皇帝的新衣由富丽堂皇顿时变成了一丝不挂。新近大连某高校老师,在大连地铁吉祥物设计征稿中,既当选手,又当评委,其作品成为最后的中标者。但是,这位老师感谢大家投票的视频热传不久即被举报涉嫌抄袭。
左图为大连地铁吉祥物小飞
右图为2014年威海长距离铁三世锦赛的吉祥物“威威”
学术造假在自媒体极度发达的时代难以遁形,因为以往时代在不同人群的信息不对称在当下时代网络的助力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作为莘莘学子心中理想之地的高校,尤其在标榜创意的设计院校,抄袭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那么,是什么动力让高校“为人师表”的教师嘴上原创至上,暗地里反其道而行呢?
首先,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抄袭的成本非常低,这种在学生那里混个学分,通过毕业设计展的以小博大在高校设计教师那里被无限放大:科研成果、科研奖励、职称晋升等等,隐含的好处难以用数字统计,这使得高校设计教师的侥幸心理在以小博大、收益无限放大的赌局中胆量倍增。设计作品,尤其是平面设计作品,其原创的劳动凝聚在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中。这其中要考虑作品的设计理念、传达目标、使用对象、版式创意、图文搭配、制作成本等等,最重要的是形象设计的不断完善,视觉传达信息秩序的调整,以及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但是,只要优秀的作品最后定稿,抄袭的成本极低。
设计与绘画不同,在绘画领域,即使是拿出一副原作让你抄,也很难抄得像;但平面设计几乎是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它们实现的手段不同。绘画借助颜料、画笔、纸张等材料,以手工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的观察;而平面设计是以电脑工具为手段,以电脑出图的方式拷贝。进一步讲,手工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感知、个人的独特气息、驾驭工具的能力、手头的功夫积累等而有所不同;但在电脑面前,形、色均可以拷贝,工具都是一样,所以,电脑抄袭要比临摹一张画要简单的多。至于西安美院某教师,在抄袭的原图上加上了一些色块,只是遮人耳目而已,而基本的核心形象以及艺术风格既无扩展,也无改变,属于抄袭毫无异议。既然抄袭的成本如此之低,做个以小博大的买卖几乎等于无成本。作为高校设计老师,理应知道什么是学术不端,抄袭成本低并不一定就值得冒险,但鉴于以往的同类抄袭最后也都不了了之,况且还有不被发现的可能,剩下的就看这个冒险值还是不值了。
Michael Kors 2013早秋系列与Dior 2013春夏系列
其次,动力的内因是利字当头。近些年来,高校的日子要比以前好过多了,随着国家日渐富强,投给高校的费用日渐增加,其中奖励科研是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来讲,高校教师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评职称,每一步都人满为患,每一步都步步艰辛。而管理层为了公平起见,科研成果的多少、高低是很重要的一块。一般来讲,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是评职称的三大块,而设计领域的作品发表几乎不算数,除非是所谓的“国际大奖”。既然抄袭成本如此之低,收益如此之大,利欲熏心之下,抄袭的风险和后果几乎看不见了。至于自己当评委评自己的作品,则更是笑话,哪有既上场踢球,又当裁判员的道理呢?至于此等小孩子都懂的事情也敢于出手,实在是“利”字障目,不见泰山。
最后,外因是高校体制的急功近利。高校面临一轮又一轮的评估,而每一次评估,科研成果都是重中之重。高校为保住招牌,各出奇招。其中和颜悦色者许以科研经费、职称优先、提高待遇等等好处,其中生猛强硬者要求教师必须发表文章,达不到要求者,扣钱罚款,降级使用。无论哪一所高校,在这样的体制下,没有科研成果,还想混下去,只有被边缘化的一种结局。当压力一层一层转嫁之后,教师成为最后的“羊毛”。近年来,出版的设计图书能够畅销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引进版,国内的设计类图书乏人问津。
网络图片
出版界对于当今的书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写得快、读得快、扔得快!”以往“书比人的寿命长”的情况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造成这种结局,高校体制的急功近利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往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与做法已经演变成为“买人才”的做法,几乎每一所大学的网页上都贴着“高薪招纳海内外英才”的广告。同时,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在招聘上严格执行着年龄的限制。当今高校已经很少有耐心培养人才,以“借鸡下蛋”的方式、以“催熟”的方式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高校教师在这种高压之下,自我“催熟”以至于抄袭就成为一种走捷径的选择。问题是,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青睐有机蔬菜、有机食品的时候,在人才上却沿用着自己排斥的模式,这是一件颇令人疑惑和思考的事情。
每个人、每一位教师、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旦拔苗助长,违背人才成长的正常规律,或者借助歪门邪道,违背基本的常识和良知,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