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
近期,风靡黄金档的电视连续剧《小别离》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中学生留学现状的影视作品,一举将低龄留学作为剧情焦点,重新带入了全民讨论的话题榜。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海清饰演的童文洁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相信每个时代的中国学生都已经在自己父母的口中听过了无数次。从表面上看,《小别离》着眼于留学低龄化的趋势,讲述了三个希望送孩子去海外读高中的家庭故事。而事实上,这部电视剧呈现出的,却依旧是五年前《寒门难再出贵子》一文这般对国人家庭教育的焦虑和拷问。
三个孩子,三个家庭。
中产、富豪、温饱,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迥异的教育方式,这三个家庭几乎影射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家庭百态,虽然遭遇不同,但他们都面临着孩子升学、出国以及叛逆期等多重教育压力。
黄磊和海清饰演的方圆和童文洁是一对兢兢业业的中产阶级夫妇,他们对子女教育的观点是——坚决不出国,努力考重点。这个家庭又是典型“虎妈猫爸”的构成模式,丈夫是温和大度的眼科医生,妻子是雷厉风行的外企高管,他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努力地生活工作,只是女儿略显普通,聪慧谈不上,愚笨又不至于,每天跟父母斗智斗勇捍卫自己青春期的那点小秘密。
汪俊饰演的张亮忠作为新富阶层,几乎从无经济压力,他对子女教育的观点是——成绩不好,得去国外混个文凭。张亮忠会这样想,一方面是因为他要在外应酬交际打拼事业无暇教子,一方面是因为重组家庭无法调和的矛盾只能通过送前妻的儿子去留学这个方法解决。当然张亮忠并没有觉得自己为儿子安排的人生有任何不妥:花园别墅,顶配豪车,成群的佣人和保镖,儿子将来学几个单词混个洋文凭回来,就能直接接手家族企业。这个把金钱至上当做人生信条的商人想当然的认为,教育这件事,也可以用钱摆平。
而朱媛媛饰演的吴佳妮和韩青饰演的金志明这对夫妻面临的却是三个家庭里最大的落差——这么优秀的女儿,不出国可惜了。女儿琴琴乖巧听话成绩优异,但父母的能力配不上女儿的优秀,父母一个是护工出身的社区医院医生,一个是收入微薄的的士司机,对于送孩子出国接受顶级教育这件事,实在是有心无力。在无数次激烈的争吵过后,这个父亲发出了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天问:“没钱,就不配接受好的教育吗?”
没钱,就不配接受好的教育吗?
正如五年前《寒门难再出贵子》一文在社会上引发的广泛讨论,此问一出,自然有无数人会拿着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励志故事来反驳,坚持无论出身,只要我们的孩子熬过了十年寒窗,还是可以做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当然,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小别离》中的童文洁也正是出身贫寒,一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入名校,入职名企,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过着体面富裕的中产生活。
但是,这样就算成功了吗?
其实不然,童文洁依旧需要为孩子的教育之路操心焦灼,因为她太清楚,自己的成功之路有多么难以复制,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又有多么岌岌可危。她和丈夫没有为孩子积累到张亮忠那样丰厚殷实的家底,孩子的未来生活似乎根本毫无保障,甚至可能少督促女儿背一个单词,她就会被千军万马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挤落下来。所以童文洁会像流水一样地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撒钱,上补习班、请家教,甚至为了女儿的前途,不舍女儿的童文洁也不得不向低龄留学这条路妥协。
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接受哪里的教育,不再是成绩单和学区的区别,而是思维、眼界、胸襟和见识的不同,甚至关系到了未来工作婚配等方方面面。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个残酷现实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投资越少,孩子就读的学校就越差,无法接受精英教育,二十年后,我们的下一代就难以在精英阶层占据一席之地。
诚然,坐吃山空不求上进的富二代很多,但踏实肯干努力拼搏的富二代更多。起跑线的差距让家长们不得不从幼儿园就开始陷入择校的怪圈,缴纳着高昂的借读费去跨学区入读名校。“哪怕门只开了一个缝,也要拼尽全力把孩子推进去,哪里顾得上身后有什么。”这句台词大概能概括很多家长在教育问题上焦灼的心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财富和地位带来的资源不对等性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让我们只能直视,无法回避。
谁也不想让孩子的生活只剩眼前的苟且,
但哪里才有真正的诗和远方?
王思聪近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提出留学应当越早越好的观点。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留学离开僵化的传统教育体制,让西方教育模式活跃孩子的思考方法,所以出国的时间节点自然是越早越好,不然等到成年之后再出国深造,文化碰撞也无法挽救学生已成型的思维模式了。
王思聪的观点固然有些不沾烟火气,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在学龄前就将孩子送往国外接受精英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新富家庭为孩子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发展路线之后,人才选拔的战场已经悄然从高考转移到了留学这片全新的阵地上。即使生活困顿如金志明,他也会感慨,如果不是钱不够,我也想让孩子出国深造。
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留学需要一笔可观的经费支撑,除却学费和生活费,出国前的语言学习课外实践以及出国后的心理疏导安全保障,凡此种种,皆需家长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
留学,尤其是低龄留学期间可能出现的隐患并不鲜见。在很多人的想象里,海外教育模式尊重孩子的天性,提倡快乐成长,从无唯分数论。这当然不是事实,相信许多在国内帮助孩子备考藤校的家长都清楚,顶尖海外院校的录取要求中除了各项考试的量化成绩以外,还有诸如实践经验、生活经历等等条件限制。中外教育体制迥异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留学只能作为通往成功的另一条跑道,而非捷径。
观而思
作为一部电视剧,《小别离》呈现的并非传统八点档肥皂剧的鸡毛蒜皮,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和诉求,剧情看似幽默诙谐,却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对中国家庭生存现状的反思和拷问。每个孩子的成长背后都堆叠了家长无数两难选择的踟蹰——分数至上和素质教育,留学和高考,青春期和更年期,这些每个家庭都会在亲子问题上面临的抉择被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在这些抉择的背后,只是中国式教育的豹之一斑。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