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生,目光要更远更大。
2016-07-26 14:14:15   来源:ms211中国艺术留学网   评论:0

回想起九年前的那个炎热的六月,还是不免心有余悸。甚至上个月我还曾于梦中回到高考考场上,打开数学试卷,发现一道题都看不懂,当时就惊醒

 

回想起九年前的那个炎热的六月,还是不免心有余悸。甚至上个月我还曾于梦中回到高考考场上,打开数学试卷,发现一道题都看不懂,当时就惊醒了。问了问我周边的同学,大家至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关于高考的梦魇。

 

对于每一个渴求着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来说,关于高考的残酷回忆,绝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场战役。

 

因此,祝愿每一个正在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

 

在我混迹于某知识分享类网站的半年多里,经常受邀回答这样的问题:

 

“现在高一,应该如何努力才能考上清华北大?”

 

“目前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成绩大概在一本线左右,如果足够努力的话是否能考上清华北大?”

 

“今年高考被XX大学录取了,我想复读一年,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清华北大?”

 

……

 

还有很多学生和家长私信问我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问题,甚至有人恳求我给他灌一点鸡汤。有些问题说实话确实没法回答,因为从一些人现有的情况来看,冲清北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真的爱莫能助。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今年即将参加的考生表示自己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能复读,但是他准备进入大学以后天用五个小时来复习高中的知识,准备好了就回去参加高考,目标就是清华和北大。

 

下面一条回复说:“题主,你要是这样的话,估计很快就会被大学劝退回到高中了。”

 

所以,世界这么大,何必非要考清华北大?

 

我小的时候,母亲曾经送我去学画画,学了两个星期,老师跟我母亲说:“还是去学点别的吧,这孩子一点想象力也没有。我让他们画栋楼,他就跑到窗口去数对面有多少层,别浪费这个钱和时间了了。”

 

于是绘画班退了,连之后学校的美术课作业我都没交过。

 

后来跟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学篮球,学了一个月,教练又把我母亲叫去了:“这孩子也不好好学啊,一上厕所能上半个小时,能偷懒就偷懒。别人一起玩得可好了,就他不愿意跟着玩。”

 

于是篮球班也退了,到现在站在篮筐正下方也是十投九不进。

 

再后来学了几年书法,还在市里比赛拿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奖项。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嫌太累死活不肯继续学了,只好作罢。

 

于是书法也荒废了,而且因为毛笔的握笔姿势严重影响了硬笔的书写,到现在写字也是歪歪扭扭。

 

母亲还问我想不想学个乐器,我回答很干脆:“不想。”

 

于是我到现在连简谱都不识。

 

不记得是在哪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突然惊出一身冷汗,心想我这辈子好像除了好好读书以外也没什么别的出路了。于是我开始发奋读书,结果发现好像这条路还确实挺适合我,于是开始专心在高考之路上拼杀。

 

我至今很感谢我的父母,没有让我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然而我每每想起这些经历也都有点后悔,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身边的各种大神不仅仅在成绩上各种碾压,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掌握了一种乐器、一项体育运动或是某种特殊的技能。每当运动会和艺术团表演我只能坐在旁边当一个看客,有时想起来也挺心酸的。

 

我有时甚至想,如果我用一部分高考分数来换取一两项特长,可能我的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生活中总是要有点缺憾的,不是么?

 

我始终相信,除了某些天赋异禀十项全能的人之外,每个人都只会有那么一两个专精的项目,如果这个特定的项目没有被发掘,可能他一辈子都会在碌碌无为中不断地自我否定;而一旦发现了,他就会如鱼得水,甚至是一鸣惊人。

 

有些人天生就是适合学习的,有些人天生就是潜在的艺术家或者运动员,也有些人天生就是政治家或者企业家。与其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倒不如发掘一些其他的道路。

 

所以,世界这么大,何必非要考清华北大?

 

如今很多父母恨不得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把他的日程表排满,篮球游泳声乐舞蹈钢琴长笛书法绘画英语奥数一应俱全。孩子叫苦不迭,父母就苦口婆心地劝:

 

“孩子,我这是为了谁好啊?你看人家XXX,两年钢琴都过五级了,画画在市里拿了一等奖,学习成绩人家也没落下。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这以后在高考都是能加分的,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难道从诸多的课外班中挑选出一两个孩子感兴趣又有天赋的就这么难吗?

 

不难,但是这些父母眼中,多学一项技能就增加了一点高考特长加分的可能性。况且孩子从小就是用来吹嘘的资本:不能全面碾压别人家的XXX,怎么配做我的儿子/女儿呢?

 

于是就产生了千千万万这样的孩子:钢琴十级但是甩了谱子一个音都不会弹;书法九段却连真草隶篆的更迭发展史都一概不知;所谓的“特长”在用于高考加分以后这辈子都不想再去碰一下。对于他们来说,学了一身的技能却都无法从中挑选出一项作为毕生的爱好,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还有的父母走的则是截然相反的一条路,为了让孩子做到绝对的心无旁骛,除了跟学校课程有关的课外班以外,断绝孩子的一切其他活动。画幅画?不行!跳个舞?不行!参加学生会?想得美!出去打个球?门儿也没有啊!这时父母还是会苦口婆心地劝:

 

“孩子,我这是为了谁好啊?你看人家XXX,每天放学回家放了书包就去写作业,次次考试全班第一,你就不能跟人家学学?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别总想着不务正业了,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难道这些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吗?

 

当然知道,但是你看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残酷啊,你先把学习学好,到了大学你再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吧。

 

殊不知很多童年时的梦想,长大了再想找回来,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这两种父母的教育模式固然不同,但是教育目标却往往不谋而合:务必要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不论是通过特长加分还是凭借高考分数。

 

为了这个目标,要么就牺牲掉孩子童年的快乐,要么就牺牲掉孩子童年的梦想,值得吗?

 

所以,世界这么大,何必非要进清华北大?

 

当今网络上的舆论有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蔑视知识,鼓吹“教育无用论”,认为上大学没用反正出来也是给文盲打工,认为成绩好的人统统都是高分低能连人话都说不明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都应该取消反正也不影响买菜做饭。

 

他们口中动辄提起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学历也不高,但是完爆所有高材生。殊不知他们津津乐道的这些“大佬”们,在当年的教育环境下也都曾经接受过大学本科的教育,且不说那时考取一所一本大学有多么困难,只问一句:没有这种教育经历,他们真的能够跟得上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节奏吗?

 

然而还有一种极端则是过于迷信所谓的“名校”,谈及大学必是牛津剑桥、哈佛MIT、清华北大,似乎不进入国内外的顶级名校,后半生就必然黯淡无光。他们顽固地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梦想”,很多人甚至为此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

 

对于他们来说,我倒是建议多看一看学术界、政界和商界的顶级人才的例子,其实很多人只有极其普通的教育背景,他们的成功与学校无关,只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毕竟,人生很长,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在哪里”,而是“做什么”。

 

综合来看,其实这两种人的心态本质上是相同的,在他们心里,没有在所谓的“名校”中接受过教育,就仿佛是没上过大学。只不过前者选择找寻反例来麻痹自己,而后者选择破釜沉舟来逼迫自己。

 

所以,世界这么大,何必非要读过清华北大?

 

有人会说,做人没有梦想的话,和咸鱼有什么分别?我就是从小立志要考清华北大,难道也有错吗?

 

但是梦想如果来自于不切实际的偏执,结果可能会很可怕。

 

在我高中时期,身边就曾经发生过两起血淋淋的惨剧。

 

一位同年级的同学,在又一次模拟考试中物理未能及格之后,愤怒地将试卷撕得粉碎,然后从学校消失了。

 

他消失了114天,他的父母每天在广播中哭诉,呼唤着自己的儿子赶快回来,每每听到他母亲的近乎绝望的哭喊,都不禁让人哽咽。

 

114天之后,他被人发现了,此时他已经是松花江里的一具浮尸。

 

另外一位同学,在高考之前的三个月,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失常了。

 

在某一天的晚自习时,她突然跳上书桌,口中念念有词,高喊自己是来自地狱的使者,最后全班同学看着她被120带走,从此也没有在学校再见过她。

 

除此之外,在高考前罹患抑郁症、狂躁症甚至是猝死的事例,不胜枚举。

 

值得吗?

 

对于每一个旁观者来说,我们都知道不值得,但是作为当事者一旦走入了偏执的死胡同,那么最后可能除了一头撞死以外,别无他法。

 

曾经有位高三的考生因为自己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不匹配,抱怨活着真的很没意思,他觉得身边的很多曾经不如自己的人成绩都在飞速提高,而自己无论怎样刻苦却只能看着他们一个个地超过自己。他最终说:“活着是为什么?人终将要死的,为什么还要在世间受罪?”

 

我给他的回复是:

 

每个人的天赋、努力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此外还包括家境出身、教育资源、周遭环境等等等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然而不论在哪一个阶段,只要你做到以下三点:

 

在聪明人中,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

 

在努力的人中,稍微聪明那么一点点。

 

在又聪明又努力的人中,稍微快乐那么一点点。

 

那么你人生的这一场仗,就打赢了。

 

所以,世界这么大,没必要只盯着清华北大。

 

去年在参与招生工作的时候,我曾经与一位获得某省高考第二名的师弟长谈了一个上午。

 

这是一位非常阳光健谈的大男孩,与他的攀谈中,我发现他对于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都有着极其独到的见解,他思想上的成熟竟不似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

 

当时他的母亲也在场,根据我之前接触过很多学生家长的经验,多数的考生专业选择上往往要屈从家长的意愿:“学经管吧,以后就业好能赚大钱”;“学计算机吧,以后工作比较稳定”;“学生物吧,听说这个专业好出国”……

 

然而当天他的母亲没有参与任何意见,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倾听着他的想法。

 

这位师弟最终选择了临床医学,原因是他从小就对医学特别感兴趣,并且希望以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在聊天中我又进一步得知,这个男孩不仅仅学习成绩突出,还热衷于音乐、体育及各项社会活动。他精通吉他,并且在高中期间就完成了几十首歌的填词作曲。前不久看到他的朋友圈,他正在组织班级的同学录制新鲜出炉的班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他的所有“特长”都不足以成为高考加分的项目,然而他的父母,却一直默默支持并鼓励他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诚然,他或许是传说中难以望其项背的无所不能的学神,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也总会有机会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所爱的,坚持自己所想的,正视自己所能的,即便有一天你发现有些目标真的无法实现,也很难失去生活的勇气与希望。

 

钱钟书先生曾说:“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然而当今的很多人,将记忆中的任何一段拎出来,或许都不能轻快地说出:“这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这是一个充斥着压力和竞争的时代,社会的弱肉强食甚至比丛林中还要残酷。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有权力去指责任何人选择生活的方式,然而我还是希望给予一些建议。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我建议你让孩子看一看纷繁而美丽的世界,给他一些权力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样即便在他今后人生中遇到了挫折,也不会一味抱怨生命的不公,因为自己选择的终究无愧也无悔。

 

如果你自己还在成长的道路上徘徊,我建议你能够为自己多打开几扇大门,尝试着到不同的房间去看一看。即便其中某些无法成为你的久居之所,一旦你经受风霜与严寒时,仍旧有一方净土可以温暖你保护你,成为你心灵的慰藉。

 

毕竟我们不能一辈子都在追求闪耀的光环,人生于世,重要的是好好活下去。

 

所以那个问题也变得无比的简单。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相关热词搜索:目光 艺术

上一篇:艺术留学:艺考生的最佳选择
下一篇:法国巴黎最顶尖的10所大学

分享到: 收藏
地方美术网:
网站简介 - 网站老师 - 网站声明 - 美术投稿须知 - 视频拍摄制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合作网站: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链接代码: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
"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LOGO地址:http://www.ms211.com/images/ms211logo.gif
申请加入画室大全的画室,请提前在您画室网站首页上,做好我们ms211的友情链接,然后将画室简介发送到ms211ms211#163.com(请用@替换#)。
京ICP备160449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