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酥预知了他的死期将至,就在和他的几位门徒共进晚餐时说:“我告诉你们真理,你们中间的一个会出卖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他还是不要诞生的好!”他的这一悲剧性的话令门徒都感到十分突然,一个接一个的问耶酥:“主,是我吗?”耶酥安然的回答说:“同我醮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出卖我。”在此之前,犹大已经接受了30个银币,同意出卖耶酥。他不安的问耶酥道:“拉比,是我吗?”耶酥答道:“你自己说了。”他们在用餐时,耶酥拿一块面包把它祝了福,裂开来分给众门徒,说:“拿着吃吧,这是我的肉体。”接着他又举杯,祝了福,授给他们,说:“你们都来喝这杯酒,这是我的血,为人类赎罪,与神求和的血,……”说完,唱过赞美诗,和他们一起往橄榄山上去了。
上面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所以,很多画家都选取这个题材来作画,但是,都不如一个人画的成功,那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同是达·芬奇一生中的经典杰作。这幅壁画484×880厘米。很多人误认为是一幅油画作品,其实它是一幅用油彩和蛋彩两种材料绘在修道院餐厅墙上的湿壁画。这幅壁画占了整整一面墙,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它的透视关系也与实地环境的透视相统一。从而成为餐厅有机组成的一个部分。这幅作品现已经龟裂了好几处,而且有些色彩也已剥落。因此有一些人认为是由于达·芬奇没有掌握好油彩和蛋彩两种绘画材料的混合技巧,再加之当地空气的潮湿造成的! 而傅雷先生则认为:“他(达·芬奇)是一个惯于沉静地深思的人,不喜欢敏捷的制作,然而这个敏捷的手段却是为壁画的素材所必需的!”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这里暂且不论,但是此画有人为破坏这一因素是肯定的,拿破仑率兵攻入意大利的时候,曾把这座餐厅当作马厩,士兵们曾随意地向画中的门徒扔石头取乐,二战时此修道院又遭到盟军的炮击从而加深了他的破坏程度。
现在来研究一下画中人物的排列:
耶酥在全部人物中占着最重要最明显的位置,正处于画面各条透视线的焦点处。他将12位门徒平均分配,左右各置6人,这12人又被分成4组,各自之间由相互的动作和姿势联系在一起。由于耶酥说出的话具有一定的震动性,12个人必然有所动作,但这些动作设计非常自然,画面上毫无杂乱之处。它们完全是根据每个门徒不同的性格完成的!左边的一组分别是巴多罗米奥(左一),小雅各(左二),安德烈(左三),巴多罗米奥好象是怀疑自己听错了,他从座位上跳起来,将手按在桌子上,扭头面向耶酥,他的情绪最为激动身边两人也都跟着转向耶酥。由于他坐在最左侧,欣赏者可以通过他朝向耶酥的目光把欣赏的中心自然的转移到耶酥的身上。右边的一组是达太(右一),西蒙(右二),马太(右三)三人,他们也都是惊诧的表情,但是手却是不约而同的指向了耶酥,自然,欣赏者的目光也会随着手指的方向集中到焦点人物──耶酥,右中一组是腓力(右四),老雅各(右五),多马(右六),他们拥聚在耶酥面前,以各自的姿势表示惊讶与不安!最后一组人物是犹大(左四),彼得(左五),和约翰(左六),约翰垂着眼表示忧郁和绝望,彼得则情绪激昂地手握餐刀,似在责问:“谁是叛徒!”惟有犹大一个人不作手势不加询问,而是怀着一种畏惧和紧张的心情向后退仰,右手支桌,下意识地捏紧了装着出卖耶酥所得的30个银币的钱袋,惊恐地盯耶酥,与平静的摊开双手坐在众门徒中间的耶酥形成了对比。不仅如此,达·芬奇还在色彩上有意的使犹大处于阴影之中,以一种灰色调表示了一种贬意!
“一幅人物画的成功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姿势、神态中觉察他们的思想.就好像一个双耳失聪的人,虽然他听不到声音,但是依然可以从说话人的动作姿态以及口形中揣度说话的内容!”达·芬奇是这样主张的,他也这样做到了。在《最后的晚餐》中,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