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的身份,其实,就是一个人。今年32岁的谢邦鹏,就是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一线电力工人。
这不,新年第一天,谢邦鹏一早就得赶到陆家嘴滨江。他要对6座变电站、2座开关站等设备进行特巡,以确保节日期间陆家嘴区域的用电稳定。
一名清华大学高材生,甘当一名普通的蓝领工人,而且一干就是6年,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满腹理论其实远远不够
毕业那年,在众多就业机会中,谢邦鹏选择了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尽管,在清华电力专业念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可刚到浦东供电公司时,他迎来的不是喝彩,而是“当头一棒”。
继保班,是浦东供电公司运检部重要班组之一,主要负责公司管辖范围内设备的运行维护。还记得第一天上班,师傅们都在忙碌,但这位“三清博士”却无从下手,只能傻站着。“原以为,一个清华大学电力专业的博士生,当一名供电公司的职工,知识应用该绰绰有余。”在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苦学了9年的谢邦鹏,直到现在还感慨“满腹理论远远不够,必须从零学起。”
强烈的失落感激发了“学霸”的潜能。他一边主动向班长“要活干”,一边翻看各种说明书、工程书,很快,他从一个技能菜鸟,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达人。
工作不轻松收入也不高
“三清博士”甘当电力蓝领,是因为基层工作轻松,或者收入高?
事实上,谢邦鹏总是很忙。2012年夏天,谢邦鹏凌晨3点接到一个抢修电话:35千伏黄楼站一仓10千伏出线倒闸操作时不能正常送上。他和同事董逸俊立即赶赴现场。黄楼站是一个老站,10千伏开关室里就像一个蒸笼,谢邦鹏和董逸俊进去不到3分钟,衣服就已被汗水湿透。所幸,他很快查明原因,一个小时后,更换完继电器,顺利送电。“我们走出闷热的开关室时,东方刚刚发白,正巧隔壁农家院里的公鸡叫了,那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说实话,我现在的收入在上海也就是中等水平。”2012年,谢邦鹏和妻子在浦东临沂新村买了一套老公房,如今除了公积金外,他每月近一半工资要拿来还房贷,“要说没压力,那是骗人的。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我喜欢这份工作。”
从不觉得“大材小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线工作的实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2011年到2013年,短短三年间,谢邦鹏带领团队申请了27项发明创新专利,平均一年近10项,同时还发表了7篇科技论文。
去年授权的一项发明专利——“遥控投退重合闸”,就是源于实践体验。
在倒闸操作过程中,核相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差错,就会发生短路。原来的检查方法较为复杂:通过电磁感应的方法检查相位,这就需要有线操作,如果两个设备相隔太远,操作起来会很不方便。“但是,市场上的无线检测设备又不够灵敏。”师傅们的无心抱怨,谢邦鹏记在心里。随即,他带领团队开始设计,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开发出了“遥控投退重合闸”。这一套装置,变人工实地操作为远程操作,免去了一线工人频繁“投入、退出”重合闸的麻烦。
在普通的一线岗位,有没有“大材小用”之感?谢邦鹏的回答是“从未有过”。在他眼里,一线工作的丰富经历,反而给了他更多的收获空间,也赢得了信任和尊重。就像新年的特巡任务,大家都说,这个任务交给他,没问题。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