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唯分取人” 综合素质评价无法缺席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 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大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专家表示,这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打破“唯分数论”的一大重要举措。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新一轮高考改革通过把高考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数、外三门、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使过去高校招生以高考总成绩这“一 个依据”变为“两个依据”。在此前提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由此形成的“两依据一参考”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考察更为全面、科学,使过去的 “招分”变为“招人”。这既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按自身办学特色招录人才。
一些教育界人士分析,《意见》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和加强。一是改主观的“操行评定”为客观的写实记录。二是评价程序更为完善、更为阳 光,先是学生如实记录,继而在校内、班内公示审核,最终形成档案。三是强调“评而能用”,高校将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并通过集体评议对报考 考生做出客观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将在推进人才多元评价上产生积极作用。”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表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减少统考科目、建立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下,未来高考成绩的区分度可能进一步降低,高校也非常需要可考察、可比较的“学生成长档案”。
学生成长记录如何真正写实?
早在2002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已引入全国中学教育教学之中,但仍存在评价要求各地不一、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在中部某省一所仍在按照现行模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中学,记者看到,每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往往寥寥数语,一些评语如“该同学表现良好”“该同学成绩优异,有责任心”等,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当前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中基本未发挥效用。一是对综合素质评价流于形式,信度不够;二是高校招生录取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招录几千人的任务,对每份档案不可能详细看。
教育部基础二司负责人表示,这次《意见》着重强调评价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 性特长。如思想品德方面,不仅要看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还要看参加的次数、持续时间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是可以考察、可 以比较的。
近期,清华大学附中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积分系统”并开展试用,系统内容包括承担社会工作纪录、个人成长记录、个人奖励记录等数十个项目内容。清华大学附中德育主任辛颖说,过去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也面临评价比较主观的现象,而现在的积分系统能使综合素质评价客观并量化。
“打破唯分取人”还需考验
“我们打心眼里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但综合素质评价能不能真正做到真实、可信,不被钻空子,对此我比较关心。”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学生家长甘先生说。
针对这类疑问,《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四项监督制度,即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确保综合素质材料真实可靠。
重庆市委教工委书记赵为粮说,相信大多数老师是负责的,但哪怕有1%的老师和学生破坏规则,就会造成相当大的不公。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在制定实施办法上进一步细化完善阳光公示机制,在实施中畅通监督投诉渠道。
“在我们研发的系统里,每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及同班同学所作出的评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填写内容进行好评或质疑。一旦发现有不诚信纪录,将对学生进行扣分,这种公示既有利于发挥同伴正向引导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诚信监督。”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说。
“有人觉得在当前没有建立普遍信用体系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没法做。我认为要先踏出第一步,觉得不合适再改。如果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做不 成。”王殿军表示,综合素质评价是与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多项改革措施相辅相成的综合配套改革。只要迈出坚实一步,也会反向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