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部地区一个人口大省,安徽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如此高的关注,让人们回忆起30多年前,由凤阳县小岗村拉开的中国农村土地联产承包的改革序幕。
据业内人士分析说,安徽省这一次高教改革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国内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在叠加;政府传统管理思路、模式与手段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适应的矛盾变得突出,迫切需要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与发展路径。
破解扩招后教育难题 安徽率先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1998年全省28所高校中,有三分之二为师范类院校,工科类院校极少。到了2014年,全省普通高校数达到107所,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安徽与其他省份一样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急需解决。”安徽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调研报告说。
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则列出了省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一是省内高水平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较少;二是高等教育服务、支撑、引领能力不足与建设经济、文化、生态强省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最典型的例子是,到2008年,亳州、宣城两地尚无本科高校,不利于全省各地市的区域协调发展。而自2008年以来全省共停办、停招1497个专业点,新增1323个专业点,其中应用型专业在70%以上。不过,该省高校的专业点对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2%、22%、76%,结构仍不尽合理。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对高等教育及其发展规律缺乏科学和客观的认识,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心”、模糊和狭窄等问题。安徽省的调研报告指出,要么把高教定位为纯教育行为,要么定位于纯科研和开发过程,要么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教育厅也表示,面对全省100多所高校,类型、层次各不相同,用一个模式、一种方法、一项标准来管理,不符合实际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对省内高校开始重新定位与分类管理、指导,并要求破除精英教育思维而立大众化教育意识,破除计划经济思维而立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封闭思维立开放意识,破除习惯思维立创新意识等。
首先是建设若干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主要以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为主体,通过省级政府与教育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共建等方式,建设一批有国际水平和影响的重点本科专业、学科,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建设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以合肥学院、皖西学院、黄山学院等为载体,其专业、师资、课程均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共建共享,积极发展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应用型人才为主。
第三是建设一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主要以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省级示范高职以及其他高职高专为主体,以实习、实训、实验基地为主要建设内容,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曾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透露,对省内高校的顶层设计主要破解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出现的类型繁多、体系混乱、结构复杂、求大求全、重叠发展等矛盾问题。
6年来,在破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趋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中,安徽省排除阻力、克服困难,对不同类型高校的专业建设、教师发展、人才培养、高校合作联盟等进行建设和一体化保障,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质量工程与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等一大批项目。
据今年第46期《教育部简报》说,近两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9.63%、88.7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初步构建了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认为,安徽省着力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建设、整体提升、各具特色、争创一流的改革行动,主动适应和全面支撑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可供其他地区和高校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同时,张大良也希望,安徽省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坚持、坚持再坚持,辐射并带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中西部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高教改革既要发挥“小岗村”效应 更要实现“华西村”境界
有人说,“安徽省往往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只出经验不出成果”。该省教育厅回应:绝不允许这种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再次出现。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今年全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年会上也明确提出,高教改革要坚决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与保守主义。
程艺用3个例子说明高等教育有规律,但不能教条:我们讲到教育改革,讲着、讲着就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这也不敢动那也不敢搞,除了管理方面的原因,有没有在办学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有些人说我们学院要改大学,我不反对。问题是你能不能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抢占先机,干出更大的成绩来。
以专业为例,在英语中叫“major”,含义是主修的专业,既然是主修就一定有辅修。那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这方面胆子要大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一方面把专业选择放开,另一方面开设更多的辅修专业,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专业我做主”。
大学中每个专业都有一个教学大纲,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照搬国家重点大学的大纲、教材,看似高大上其实是教条的表现,不但达不到国家重点大学的水平,而且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相违背,必须把这些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抛弃,编制一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版本。
安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发现,不少高校学生的论文存在“空、散、浅”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让学生从大三开始谋划毕业论文,带着课题与问题到社会与企业中实习、实践,不能非等到大四毕业前几周来“闭门造车”。
关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方面,程艺说,高校在国际合作、校地合作等方面,不少是签字的时候热热闹闹,签完字以后不了了之。试问现在有多少位大学校长,能够把自己履职以来签过多少合作协议讲清楚;对小学期制举行一个开幕式,领导一番讲话,学生穿上统一的T恤衫,然后这看看那看看;各类联盟一年开一次会,大家发表一些高屋建瓴的观点,提上一大堆意见,最后屁股一拍走人。这些都是形式主义,要不得。
现在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纠缠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可能什么事也干不成。程艺用小岗村的改革来比喻安徽高教改革面临的形势与压力。凤阳县小岗村在全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方面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江苏华西村在安徽后面承包土地,然后又探索乡镇企业和工业化发展之路,才有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没有止境,思想没有版权,虽然别人迈出第一步比你晚,但他紧跟着迈出第二步、第三步,就意味着你可能要落后。”程艺要求,全省高教改革要坚决克服思想上的保守,行动上的过分谨慎,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保持脚踏实地,勇于大胆探索。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