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来全国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在逐渐削减高考加分项目,但此次教育部等部门的清理无疑是最全面、最彻底的,力求一步到位,不拖泥带水。笔者注意到,此举已经在网上引起如潮的好评,为高考公平计,高考加分确实到了非大力清理、规范不可的地步。
不可否认高考加分政策的良好初衷,也不能否认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弊端多多,既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又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有些考生综合素质较好或者具有某种特长,但未必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考录取时“唯分数论英雄”对他们就难言公平。正是有鉴于此,高考加分政策才得以出台,它相当于一块“补丁”,意在让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体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但令人尴尬的是,在一片人情关系泛滥、规则意识缺失、“拼×”之风盛行的土壤上,高考加分政策注定会“水土不服”。于是,高考加分中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丑闻层出不穷,各种神通令人眼花缭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高考加分政策成了腐败滋生的温床,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唯分数论英雄”的低层次公平都被破坏。所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考加分政策虽然有其利的一面,但弊的一面更明显,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必须加以清理和规范。
细读上述《意见》,此次清理至少有三个亮点。一是将全国性加分项目减至最少,除保留烈士子女、退役军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或华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的高考加分外,其他5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干净利落,不留余地。二是对地方性加分项目作出严格要求,除了明确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外,对于确需保留的加分项目,规定“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缩小加分的适用范围,等于大大降低了加分的价值。三是降低加分分值,对于2015年1月1日之前已经取得各种奖项、称号的学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即使有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也不得超过5分。
这些亮点概而言之,就是清理的力度大、要求严,而力度大的背后是有关部门维护高考公平的决心大。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少一点加分项目,就能多一点高考公平,我们为有关部门的决心和诚意叫好,同时希望该《意见》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