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大学招收更适合的人才
卢永平说,现在大学招生最重要的依据还是高考成绩,改革后,除了语数外三门的硬分数之外,大学还能从自己的专业需要出发,细化到每个具体的科目从报考的学生中根据A、B、C、D、E和“合格、不合格”的情况进行选择,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比如同济大学的建筑专业,大学可能对学生地理科目的能力要求更高,就先选择地理里得到A的考生,再从这些考生里选择物理得A的考生,这样有利于招收到最适合自己学校要求的人才。”
办学模式或成“走班制”
卢永平认为,相比大学,高中学校的变化会更大。三年后,所有的学校不再存在文理分科,目前走班制是比较好的办学模式,以后可能就不存在分班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全部自选课程,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另外,老师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等都会变化,高中会越来越像大学。
但高中课程中也应该同时增加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因为文理不分科之后,孩子要提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计入高考招生的科目,但很多孩子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高中先要做职业能力测试,有专业人士进行测定,帮助他们进行选课,否则会很盲目,直接影响到高考的录取。
更适合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高考改革后,学生考试的科目增加,是否会直接增加学业负担?卢永平说,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而且所有科目分散备课,相比现在集中到最后一年高考的形式要更灵活,学生压力不会增加。
不过,卢永平认为,改革后高考的模式可能更适合于综合素质更高更全面发展的学生。另外,实行三年分散考试的形式,一些优秀的学生高一就把可以考的科目考完了,他建议,高中也应该开设大学先修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提前学习大学的内容。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