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为了减少人为阅卷误差,高考引入国外技术尝试标准化命题,试行机器阅卷。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2004年,全国有15个省(区、市)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与此同时,有关减少考试科目、选送“保送生”、赋予高校一定自主招生权等改革也在推行中。
资料显示,最新出台的改革方案可追溯至2005年。当年夏天,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随后,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由时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牵头组织素质教育大调研。一年后,调研项目组完成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高考改革“应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分离高考承担的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功能;将社会化的水平考试纳入高考体系;建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服务记录,逐步实行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元录取制度”。
在报告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从当年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再次开展全国调研,并起草了改革方案,但由于“分歧太大”,方案在教育部党组会议讨论后被搁置。
直到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是年11月,探讨“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于教改内容中最受关注的“高考”,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表述道:“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
改革方向,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现象。至今年9月,与之相关的细则在最新方案中一一呈现。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