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的风向标,以保送、加分等对学生见义勇为行为进行鼓励,有可能会将学生推向险境。
■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全社会也应该积极来监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建设要合理科学,这样才能让自主招生政策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
本月7日至9日,全国939万考生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或许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而围绕高考改革,品德加分是否公平、异地高考门槛何时降低等一系列话题,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是积极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所牵涉面太广,改革要尽量做到稳妥有效,循序渐进,实行试点改革与逐步推进相结合。要鼓励一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先行试点,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一些问题也有时间来进行调整。
异地高考难推进优化分配教育资源才是“根”
今年高考,共有28个省份启动实施异地高考方案,比去年增加l6个;5.6万名考生在居住地参加了考试,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可以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这是高考改革中一个可喜的变化。
但是纵观各省方案,异地高考在各地的实施条件和限定规则不尽相同、门槛有高有低。比如福建规定,凡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福建籍考生均可参加高考;黑龙江规定,学生累计读三年,父母在当地拥有合法职业和合法固定住所,便可在黑龙江参加高考;而北京规定,学生父母必须在京稳定工作并连续缴社保满6年,随迁子女就可以在京参加高考,但是只可以报考高职。
“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可以说让外地学生家长很不满,本地学生家长也很不满,但应当看到,异地高考走出了关键一步。走出这一步,比原地踏步强。其实,异地高考的出发点并不是要解决如何上大学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如何上好大学的问题,这可能就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所能解决的了。”钟秉林说。
一些专家也提出,不解决北上广的异地高考问题,就意味着全国异地高考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高慧斌介绍,有两类地区的异地高考门槛高:一类是北上广等大城市,数据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生中,长期定居却无户籍的子女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比均超过40%,如何让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生活的孩子享有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是学生家长们最大的诉求。目前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大城市的孩子更容易用比较低的分数考上当地较好的大学,这不得不说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另一类是宁夏、甘肃、海南等偏远或者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异地高考门槛比较高,原因是前些年大量高考移民的涌入,让这些地方的招生名额被挤占,当地学生权益受到损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元婕分析,在北上广这样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聚集地,考生考入重点高校的机会很大。一旦放开异地高考,在同样的录取比例下,随迁子女将会冲击当地教育资源的承受力,这是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本地学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郭元婕说,异地高考之所以受关注且难推进,就是因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高等教育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只有继续加大偏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把高校资源不再进一步地聚集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才会慢慢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渐进地推进。
高慧斌介绍,国家已经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让高考招生更加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异地高考正在尝试和推进,目前按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数量的建议也被教育部门采纳研究。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分布所出现的教育素质不同,这种方案一样要防止高考移民的出现 品德加分惹争议是鼓励正义还是破坏公平
柳艳兵和易政勇是江西宜春三中的高三学生。
在今年高考前夕的5月3l日,两人一起在公交车上阻止持刀施暴的歹徒,在自身被砍伤的情况下,勇敢夺下歹徒手中的菜刀,避免了车上其他30多名乘客受到伤害。连日来,因为夺刀救人的壮举,柳艳兵和易政勇成为20l4年中国“高考季”最瞩目的焦点人物。
事件发生后,两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教育部、江西省、宜春市分别授予他们多项荣誉称号。由于伤势较为严重,备考状态受到影响,在高考前两天,这两名同学决定放弃这次考试的机会。
|
但是很快从江西省教育厅传来消息,该省教育考试部门已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决定为两位见义勇为同学举行史上首次“单考单招”,在两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设考场,启用高考副卷,并根据成绩、参考考生志愿,单独进行录取。
近两天,包括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也向两人抛出“橄榄枝”,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更通过媒体透露,为了圆两个孩子当飞行员的梦想,他们愿意让两人参加该中心组织的招录考试,只要身体通过测试,就有可能公派赴美国参加直升机飞行训练。
见义勇为应该获得褒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柳艳兵和易政勇见义勇为,应该让他们直接获得保送重点高校的机会,而不是仅仅给安排一次补考。
“全社会给予两位见义勇为青年再多的关心和赞许都不为过,各种嘉奖和鼓励都不嫌多,因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提升学习成绩一样重要,二者不能偏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山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这样说。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给两位见义勇为青年单独考试机会,但没有必要再给予保送、加分等机会,否则既会损害高考的公平性,也会错误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出发点发生改变。
郭元婕说,“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的风向标,以保送、加分等对学生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鼓励,有可能会将学生推向险境。因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自我保护,然后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巨大的高考加分诱惑可能会让原本力所不及的学生因为见义勇为导致悲剧发生。”
引人注目的是,今年有l3个省在高考加分项目中明确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一些地区甚至可以加20分之多。北京今年开始增加“品德加分”,高中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高中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二中校长邵喜珍介绍说:“品德评分客观标准模糊,有些学生品德评分低了,家长就找来了,说我家孩子为什么品德就只能是B,我们比那些得A的差在哪里?”
郭元婕也提出了她的担忧:“品德加分”如何认定?会不会造成更多更大的不公平?是否会出现更多的权力滥用和招生腐败?这些都是我们要慎重考量的。她呼吁尽快出台《考试法》,以确保高考改革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原则性。
招考方式多元化注重分类改革更应因材施教
在高考改革中,全面放开自主招生十分必要,但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信任高校自主招生,一些学生家长担忧会造成“关系户”和更多不公平现象。
郭元婕说,中国人民大学曝出的蔡荣生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通过自主招生收受巨额贿赂,帮助一些学生降分甚至低分录取到人大,这就把自主招生变成了自主腐败。
“符合学生利益的自主招生,必须是接受社会监督的学生学校双向选择。学生在参加自主招生后可以申请不同的大学,这样充分保障学生自我选择权的同时,高校还应该把招录名单及录取缘由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样才会规避大学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高校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一片净土,但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这片净土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司法机关要积极介入,全社会也应该积极来监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制度建设要合理科学,这样才能让自主招生政策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高慧斌说。
邵喜珍则认为,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很重要,英语考试的社会化尝试便是手段之一。教育部今年就明确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的改革办法,如今已经有多个省份试点推进,将高考英语从统一的一年一考变成一年多考制,将“一考定终身”变成“多考取最高值来定成绩”,这种做法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减少他们的考试焦虑和发挥失常的可能。
另外,高校分类改革也显得较为迫切。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不得不说,近些年出现的高校招不满学生,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是我们教育体制面临的很大的困境,这主要是前些年研究型大学大面积扩招造成的,这种现象在国外也出现过,我们把它称之为‘过度教育’。”高慧斌介绍。
从事多年职业教育的宋文新对记者说:“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教育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金字塔塔尖的人才。高考在现阶段还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教育出现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一定要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缺乏和理论性研究型人才的饱和,都是高考录取方式导向出现偏差造成的。所以,一定要通过招考方式的多样化,来实现真正的人才分类均衡培养。”
对于高考改革,郭元婕提到:“不管是品德加分、异地高考还是教育类型结构调整,都是在追求公平的大前提下,尽量提高效率。其实自主办学的尝试应该更多,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高校,把更好的培养诉求还给学生,把更多的监督制约留给社会,才能让教育体制更加完善。现阶段,高考还是要重视公平,但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考改革将朝向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方向、优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方向、因材施教和人才分类培养的方向努力。”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