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丑”来形容这些中世纪的婴儿可能都算轻的了。
这些婴儿看起来像恐怖的小个子成年男性,高胆固醇,对住房协会的规则十分有意见。比如1350年这幅画中的婴儿:
这幅画中的婴儿感觉要因为性骚扰而被开除了
或者1333年这幅画中的婴儿:
这个婴儿放到大卫·林奇的电影里都觉得鬼畜
这些恐怖的像成年人一样的婴儿让人疑惑,他们是怎么从中世纪的丑陋描绘变成文艺复兴和如今的可爱模样的呢?你可以通过下图看看我们对婴儿的看法是如何改变的。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丑婴儿呢?原因跟艺术、中世纪文化,甚至我们今天对婴儿的看法有关。
为什么中世纪艺术家画技那么糟
这幅图中的婴儿搞得像因触犯内线交易法律被起诉了似的
把婴儿画丑是故意的。考虑丑陋的婴儿和可爱的婴儿,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画一条线是个好办法。两个时代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如果我们我们对婴儿的看法截然不同,那么便会从绘画中表现出端倪,”埃弗雷特说。
“风格是被选定的,”他继续说道。“或许我们看着中世纪艺术作品会说,‘这些人看起来不对劲啊。’但如果你的目标是像毕加索,然后你画了一幅现实主义的画,人们也会说你画得不对劲。”尽管文艺复兴带来了艺术创新,但不足以说明婴儿为什么变好看。
(注:通常,人们认为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弗洛伦萨,从那里向外扩散。然而,跟其他所有智识运动一样,这一定性既过于宽泛又极其狭隘:过于宽泛是说这让人觉得文艺复兴的价值无处不在,而狭隘之处在于,这将一场浩大的运动局限在了一小撮创新之上。文艺复兴运动中有很多漏网之鱼,比如,如果作者忠于这种风格,你或许也能在1521年轻易地看到一个丑婴儿。)
我们详细分解下中世纪艺术作品中婴儿像成人的两个原因:
大多数中世纪婴儿都是对耶稣的刻画,耶稣形象一成不变这一概念影响了婴儿的刻画方式。
中世纪的婴儿肖像通常是由教堂指示创作的。这让描绘对象局限于耶稣和其他几个圣经中的婴儿。中世纪耶稣的概念受何蒙库鲁兹(homunculus)的影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小人”(little man)。“有一个观点认为,耶稣的形态是完美且恒久不变的,”埃弗雷特说,“如果你把这个跟拜占庭的画作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这是描绘耶稣的标准方式。在某些画作中,婴儿甚至有男性特有的秃顶现象。
这孩子,像是要遇到中年危机了
这种小型似成人的耶稣成了描绘婴儿的标准范式。久而久之,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婴儿就该这么画。
中世纪的艺术家对现实主义不怎么感兴趣。
这种对耶稣的不现实刻画反映了中世纪艺术更广泛的方法。他们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那样对现实主义或理想化的形态感兴趣。
“我们觉得中世纪艺术作品奇怪源自他们对自然主义的不感兴趣,他们更注重表现主义的惯例。”埃弗雷特说。
因而,这让中世纪艺术作品中的大多数人看起来都差不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刻画人物是新近产生的理念。当时他们有自己的艺术惯例。”
那种绘画风格让婴儿看起来像是身材走形的家长,至少在文艺复兴之前是这样。
文艺复兴是怎么让婴儿又漂亮起来的
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婴儿又可爱了呢?跟宗教无关的艺术兴起——以及人们不想让孩子看起来像猥琐大叔。在中世纪,“我们很少看到描绘中产阶级甚至普通人的艺术作品,”埃弗雷特说。
但文艺复兴开始后,世态变了,弗洛伦萨的中产阶级兴起,人们有钱请人给自己的孩子画像。肖像画流行起来,人们想让孩子看起来可爱,而不是像丑陋的成人。很多艺术因此改变,其中包括对耶稣的刻画。
“文艺复兴时期,”埃弗雷特说,“人们对观察自然和描绘所见事物产生了兴趣”,不再是早期艺术中表现的表现主义态度。这就包括了更现实主义的婴儿形象,以及表现出真实人类最完美特征的美丽的天使。
儿童被视为天真无邪的造物。埃弗雷特告诫说,不要过度解读文艺复兴中婴儿角色的改变,中世纪父母对孩子的喜爱不比文艺复兴时期的父母少。但文艺复兴时期,婴儿观念确实在改变:从小大人变成了天真无邪的造物。
“后来我们认为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埃弗雷特说。“如果孩子生下来是无罪的,那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改变了,对孩子的描绘也随之改变。丑陋(或漂亮)的婴儿是社会看待孩子、艺术以及成人作为父母所持目标的反映。
这孩子,一看就不想玩躲猫猫
为什么我们仍然想让孩子变漂亮
综上所述,婴儿变成了我们现今所知的可爱形象。对像我们这样的现代观众来说,很容易理解,因为后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对婴儿还产生了其他理想化看法。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婴儿肖像的改变是一件好事。因为像上图中的那个婴儿脸,除了妈妈外,再也没人喜欢了吧。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