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11月13日就公报内容表示,作为纲领性文件,三中全会公报没有太出乎意料的地方,“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认为,公报不会每个重大的问题都给出明确的论述,最重要的是给出一个鲜明的改革导向,让大家知道高层有一个坚定的改革理念。
公报提及,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黄益平对记者说,这一提法是较大的进步。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暗含在基础之上,政府可以选择干预或不干预。新提法则意味着,价格主要由市场因素决定,政府的作用应该更多集中在宏观调控体制,比如对市场的引导、治理结构的改造等方面。这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以市场为核心,政府支持这一体系的运转,“实际上是要约束权力”。
公报明确,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黄益平称,成立这一非常高层的小组,起码能看出中央有决心来推进全面改革,而不只是经济改革,这一小组凌驾于所有部委之上,能否发挥当年国家体改委的作用还不确定,但其权力明显超过体改委。
“总的感觉是要铺开来干,点了很多领域,但具体怎么做还不是很清楚。”黄益平认为,强调市场决定价格,要素价格改革应该相对容易一些。此外,财税改革方面,不同层级间政府事权调整也应该做了,“最重要的是要给地方政府建立独立的资产负债表。”
他称,上收和下放的具体项目可以商量,总的原则是全国应该有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如社保、医疗、教育等,应该由中央财政来负责,具体的地方发展,如地方建设、城市规划等,虽然中央可以有一些转移支付,但应该由地方财政能力决定应该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
公报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黄益平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变化,但要真正实现土地自由流转,恐怕还没那么快。
卢峰观察到,此次会议把土地改革问题放到市场体系的层面来说,而不是在农村那部分来讲,说明高层还是考虑到这个事情比较敏感,因为土地很重要,但是争议也很大,矛盾很尖锐。
他表示,公报中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是过去讲的同权同地同价、赋予农民土地的流转权、改革土地的供地制度等问题。
文件与落实终究是两回事。卢锋举例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文件中,对包产到户讲得非常保留,基本上是一个比较限制的口径,只是说要用改革的取向引导这件事情。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经过不断地评估、不断地推进,包产到户的改革大大地向前迈了一步。
“反过来,文件写得挺好,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写得非常好,最后随着形势的变化,现实可能跟文件不是一回事了。”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