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值、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以便更公正、合理地录取学生。在考生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后,按专业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三、考官“背靠背”打分
根据考试项目的设置,对考官的设置和工作原则也作了大力改革,主考老师更加多元化,由多个老师“背靠背”互不干扰地打分,再由考务人员当场收集进行综合取其平均值,对分数差距过大的,还将进行特别的分析评审,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有效和是否重新判定。对分数差距过大的,还将由主要负责考试的第一主考官另行组织人员进行特别的分析评审,从而做到每一项评判都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克服了艺术考试中面试环节主观性强,对考生评价“太虚”、“给印象分”等弊端,也改变了人们对艺术考试(尤其面试)没有科学衡量标准的印象。
四、考试不是选美
对于表演学院考试就是挑美女帅哥的说法,陈教授澄清,电影表演艺术独具的特点是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良好形象,但对于培养高级电影人才的学校来说,招生中更看重的是考生的性格特征、形象魅力、文艺修养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以及培养潜力。
“考试是一个测试过程,绝对不是选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考生的表演艺术天赋,并确定他们是否具备成为高级电影表演人才的潜力。
>>热门专业二导演系仍具很强吸引力
和表演学院相比,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只招收12名考生。但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老牌”热门系,依旧对很多艺术类考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考试揭秘
一、应试教育无效
“考导演系不需任何准备,用对付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来对付导演系绝对没门”。导演系副主任王红卫老师在采访中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导演系的观点和立场。
在考试中,导演系采用截然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因材施“考”方式——根据不同考生的不同特点灵活机智考试,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让考生真情流露。
二、“命题故事构思”
取代“命题创作”
导演系以前有门传统的笔试考试科目“命题创作”,要求考生在考卷上完成一个命题创作。
最近两年,这门科目被面试时口试的“命题故事构思”取代。从笔试到口试的改变体现了考试方式更为灵活和科学,因为笔试时考生的创作活动是单向的,在考试中考生很有可能去揣摩考官的心理和“口味”,从而会导致写出来的东西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在与考官面对面的考试中,考生的创作行为是双向的,考官可以根据考生的具体表现随时打断考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