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1-20 来源:中国美术高考网ms211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学院一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习中外各民族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注重学术交流,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向;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工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院具有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还设有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1月,“设计艺术学”由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重大艺术设计创作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先后出色地完成国家和国际重大艺术设计项目200余项,共获国际和国内各类奖项3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300多部,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放专题教学片和电化讲座教材100余部。目前,学院正在申请国家社科类重点实验基地。
学院下设设计、美术和史论三大分部,一个培训中心。其中设计分部由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和信息艺术设计系组成;美术分部由绘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和基础教研室组成;史论分部由艺术史论系和《装饰》杂志社组成。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艺术家和学者。目前共有教师195人,其中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84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实验手段先进。
学院实行学分制,按分部招生。新生入学后,第一年学习基础课程,不分专业方向;第二年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和个人志向,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学院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设计艺术学科的优势,加速发展美术学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吸收国内外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以创作、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面向21世纪设计艺术学科和美术学科的合理结构,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的美术学院。
历史沿革
1956 5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及若干名海外归来的专家共同组成。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北京马神庙白堆子正式举行建院典礼(此日被定为院庆日)。当时,学院下设染织美术、陶瓷美术和装潢设计三个系;同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所,下设美术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另有理论研究室、刺绣研究室、服装研究室、家具研究室、张景祜泥塑工作室和汤子博面塑工作室。
1957 经由轻工业部调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迁入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同年,学院归属文化部领导。增设室内装饰
1958 9月,创办当时唯一的一本工艺美术类综合性学术刊物《装饰》杂志。
1960 5月26日,经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教小组批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12所艺术院校被文化部定为重点学校。
1977 恢复高考,招收“文革”后第一批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
1980 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中心”(1985年改为“环境艺术研究设计中心”),结合教学、科研,对社会展开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有偿服务。同年6月,《装饰》杂志复刊,并出版丛刊《工艺美术论丛》。创办服装设计专业,招收服装设计专科生。
1982 招收服装设计本科生。
1983 成立工艺美术史系,该专业成为国内唯一的博士点。
1984 建立工业设计系和服装设计系。(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1986 3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楼落成,建立实验室管理处,设木工、印染、服装、漆艺、陶瓷、印刷、摄影、装裱、电脑、电教等工艺实验室。相继设立“平山郁夫奖学金”、“枫华奖学金”、“张光宇艺术奖”和“王已千创作设计研究奖”等奖励基金,激励全院师生勇攀艺术高峰。
1989 学院先后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美国麻省艺术学院、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法国巴黎国立装饰艺术学院、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韩国东亚大学等2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聘请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家雷曼、美籍华裔著名画家丁绍光和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平野拓夫为学院名誉教授,同时还聘请国际和国内艺术设计领域的数十位著名专家和学者为客座教授。
1998 9月,根据国务院部委撤并所属院校划转的精神,学院划归北京市。
1999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精神,经教育部批准,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入清华大学之后,在学校建设一流大学战略思想指导下,依托综合学科优势,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设施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更加突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0年10月 学院组织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学科建设讨论会。确立了学院在今后发展中要“保持设计艺术学科优势,加速发展美术学科”的方向。同年,学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2 “设计艺术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8年,“艺术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3 学院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 在全国高等学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得分排名列艺术学第一位。
2005 开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05年9月28日美术学院迁入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的新教学楼,新楼的建筑面积达62000平方米,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均教学资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占有优势,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学院的迁入也为清华园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6 首批增列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8 ”艺术学”一级学科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FASHION DESIGN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的前身是染织美术系,是建院初创建的专业系之一。1980年开设服装设计专业,1984年成立服装设计系,1991年两系合并为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经数十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现有染织艺术设计和服装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下设纤维艺术设计教研室、室内纺织品设计教研室、染织CAD教研室、服装设计教研室、服装工程教研室、服装CAD教研室。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室内陈设艺术与室内纺织品设计、服饰面料与服装设计、旅游纪念品与汽车织物设计、染织CAD应用、中外染织纹样史等。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有中外服装发展史、服装设计理论、服装CAD、服装市场营销学、服装结构设计与服装造型技术等。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将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整体艺术设计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工艺制作技能,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
染织与服装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应用性很强,面对的是广阔的纺织行业和服装行业的强劲需要,主要培养能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从事染织、服装设计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多年来,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与企业联系紧密,学术气氛浓郁,国际交流频繁,在设计创作、科学研究方面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和设计竞赛,多次获奖,为国家和学校争得荣誉。
陶瓷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Ceramic Design
陶瓷艺术设计系是我院最早开设的专业系之一。本系教学体系完整,师资力量雄厚,有近一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系内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宽敞的工艺实习场地,为学生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
陶瓷艺术设计是一个凝聚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与人民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在专业教学上注重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面向社会需求,立足科学研究和艺术探索,并通过经常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专业教学。现设有陶瓷设计、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陶瓷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能力,提高我国陶瓷设计的水平,增强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传统陶艺课程,目的是继承传统陶瓷的艺术和技术,发展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并将手工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艺术引入生活;现代陶艺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现代意识,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个性,探索陶瓷材料的各种可能性。近几年来,陶瓷艺术设计系还将现代陶艺与建筑艺术、公共艺术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推动陶瓷艺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系非常注重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每年定期邀请国外知名陶艺家来系里讲学授课,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利用各种机会派教师赴国外交流、考察、学习和深造。
本系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受到了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积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活跃于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设计公司,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工业设计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系建立于1984年。初创时设工业设计专业 (即现在的产品设计专业)。1991年起创办展示设计专业, 2001年增设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形成设有四年制本科学位课程、两年到三年制普通硕士学位课程、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课程和艺术设计学下的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课程的多层次的工业设计教学建制。工业设计学科为教育部重点学科。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工业设计教学的单位之一,我系在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长期有益的摸索。1991年的工业设计教学大纲曾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并成为当时国内兄弟院校开展工业设计教育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2000年以后,在学院持续的教学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工业设计系在推行系定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两层本科教学结构,并着力实施了以主干设计课带动下的系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思路。
自1984年以来,我系共向社会输送了本科毕业生近500名,大专毕业生42名,大专起点师资班本科毕业生204名,普通硕士毕业生70名,工程硕士毕业生8名,博士毕业生10多名,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结业生1000多名。这些学生成为国内设计教育、产品开发、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的中坚力量。自1997年以来我系采取措施鼓励毕业生进入工业设计的主战场——企事业单位,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如今联想、海信、明基、华为、中国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LG、笔克、司马、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都有我系的毕业生发挥着关键作用,部分优秀硕士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受雇于德国奔驰汽车、法国标致汽车、日本三菱汽车、日本大发汽车、新加坡笔克展示公司、飞利浦电器公司等国际一流企业,这种情况在国内院校的毕业生中是不常见的。与其他院校相比,我系的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更广泛的就业选择余地。
工业设计系本科生约有120名,教师20名,生师比约为6:1,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生均教学面积4平方米;新美术学院大楼的实习工房面积全国第一,我系学生平均拥有的综合教学资源居全国之首。(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视觉传达设计系 VICO
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cademy of Arts & Design,Tsinghua University
视觉传达设计系 ( 原装潢艺术设计系 )是学院成立时开设的三个专业系之一,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所培养的人才,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更加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国际化学科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与此同时,每年还要邀请多名国际著名设计师和教授,来我系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开阔师生的眼界和了解国际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的动态。本系教师的理论成果和设计作品,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级重大设计任务, 并在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展评选中屡次获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系目前设有: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三个专业平台,较全面的涵盖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专业范围,并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提倡灵活的教学方式,注意实践案例教学,经常与国际著名相关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以适应国际学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主要课程有:综合造型基础、摄影基础、设计基础、专业理论、销售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表现、广告战略、书籍形态设计、书籍整体设计、编排设计、插图设计、数码媒体交互式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系历来重视专业理论的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设计技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性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环境艺术设计系是我国大陆地区最早设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系。其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系,先后更名为建筑装饰系、工业美术系、室内设计系,1988年定为现名。历经数十年的建设和积累,本系师资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水平。在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下,毕业生成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骨干力量现设有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室内设计的专业内容为建筑内部空间装修、陈设的综合设计,涉及建筑、土木工程、造型艺术、产品设计、声光机电等专业门类。以“室内设计”系列课程作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主要开设:制空间设计概念、设计表达、人体工程学、材料构造与工艺、建筑设计基础、陈设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色彩设计、环境绿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通过对传统、现代风格的设计典型范例的教学,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确立完整的空间与尺度概念,具备合理运用材料与工艺的能力。
景观设计的专业内容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与建筑景观系统的综合设计,涉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绿化设计、造型艺术以及公共设施等专业门类。本专业方向以“景观设计”系列课程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主要开设:空间设计概念、设计表达、地景勘测、建筑形态学、园艺基础、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环境行为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外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的发展史,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通过对传统、现代风格的设计典型范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景观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具备对环境景观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系重视教学的社会实践环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信息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rt & Design
“信息设计”是以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为背景孕育产生的交叉性专业方向,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科技与艺术方面的整合能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策划能力、以及结合信息产业和社会需求探寻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意能力。信息设计是在信息时代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条件下,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以简洁优美的信息界面、产品或环境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学科领域。主要的课程包括信息结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网络设计和虚拟现实应用等。
信息艺术设计系倡导前沿性、交叉性、高起点和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本系秉承清华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将从人文的视角,在艺术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发展学生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新的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人材。
学生就职范围主要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的相关领域,包括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以及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本系由原工业设计系的信息设计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系的动画设计专业在新的教学理念和体系下重组而成。
信息艺术设计系目前在本科层面的专业有“信息设计”、“动画设计”及“数字娱乐设计”,在研究生层面除上述三个方向外还有“新媒体艺术”研究方向。信息设计是基于信息技术与文化的专门领域、是艺术设计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动画和数字娱乐设计是文化产业的代表;新媒体艺术是艺术与信息科技结合的新艺术形态。四个专业方向面向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涵盖了设计、艺术、文化的前沿领域,代表了艺术与设计学科的主要增长点。
绘画系
Department of Painting
绘画系组建于1999年9月,前身为装饰艺术系的装饰绘画专业。绘画系倡导以人类文化为凭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提倡兼容并蓄,锐意创新。绘画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创作和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均有广泛影响,并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奖项中获奖,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艺术设计,在国内享有盛誉。
绘画系下设中国画、油画、版画和壁画四个工作室,并设有材料和技法研究室。四个工作室的主干课程除素描、色彩、综合训练、艺术人体解剖等共同基础课外,各工作室还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国画工作室的专业课程为:白描、重彩、写意(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和篆刻等。油画工作室的专业课程为:静物、肖像、人体、油画材料与技法,以及综合材料实验等。版画工作室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等。壁画工作室的专业课程为:白描、重彩、金属工艺、漆工艺、纤维工艺、陶瓷工艺、综合材料和建筑风格导引等。
绘画系重视艺术史论的课程教学,除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史、艺术概论等课程外,还开设有各专业史的课程。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针,不以画种为界限,实行综合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培养热爱艺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能够从事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雕塑系
Department of Sculpture
雕塑系成立于2000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教授七名,副教授三名,讲师四名,助教一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本系注重专业技能的系统化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良好、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学识广博,具有艺术理想和人文精神的雕塑创作、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具象雕塑、抽象雕塑、环境雕塑和实验艺术为我系主要课程。设有木雕、石雕、金属雕塑和铸造四个材料实践工作室。我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和学术活动。注重与国外的艺术文化交流,经常邀请国外雕塑家来我系授课或举办学术讲座。
我们强调教学与科研互动发展,近年来完成了包括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标志性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中华世纪坛大型浮雕《中华千秋颂》、《郑州市整体雕塑规划》、《北京市经济开发区整体雕塑规划》等几十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对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工艺美术系
Department of Art and Crafts
工艺美术系的前身为特种工艺系,后改名为装饰艺术系,2000年更名为工艺美术系。本系师资队伍由在各自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成就的艺术家组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教学体系。
本系下设金属艺术、漆艺、纤维艺术和玻璃艺术四个工艺实验室。
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绘画、雕塑、专业艺术史、图案与装饰、构成、计算机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金属艺术、金属雕塑、漆画、漆艺、纤维艺术、壁毯、玻璃艺术、首饰艺术以及相关的选修课。
工艺美术系的教学立足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兼容东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强化科技应用手段,探索新的领域。系统教授中外专业艺术史知识,关注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艺术创作设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和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艺术史论系(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艺术史论系的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工艺美术史系,现有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设计艺术学是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同领域内最早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美术学于2000年设立硕士点,2003年成为博士点。
艺术史论系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3人(博士12人,硕士1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6人。艺术史论系任课教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其中,艺术史论系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和“工艺美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中国工艺美术史》获教育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被全国绝大多数艺术类高校指定为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断代研究、外国工艺美术史研究、工艺美术概论研究、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研究等,分别在全国和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中获奖。美术学专业在西方美术史、苏俄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理论、佛教美术史等领域均取得显著的学术成果。
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绘画基础,设计基础,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外设计史,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壁画史,佛教美术研究,美术考古学,中国工艺美术史料学,中国古代美术典籍,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民间艺术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公共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史,艺术设计理论论著选读,美术理论论著选读,西方近现代文艺理论,美学,艺术批评学,编辑艺术学和专业写作等。
硕士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外工艺美术史,中外美术史,壁画史,公共艺术,艺术设计史论,中国佛教美术,中国现代美术研究,美术批评学,艺术市场与艺术策划和民族民间服饰等。博士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外工艺美术史论,中外艺术设计史论和中外美术史论。
艺术史论系每年分别聘请欧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的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扩大了本系师生的学术视野。
艺术史论系历年的毕业生,就职范围主要为高等院校的艺术史论教师、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出版单位的编辑、新闻媒体的美术编辑和记者、艺术市场与画廊的专业人员和企业CI战略部门的策划及文案人员等。
艺术史论系要求学生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具有系统的中外美术史和中外艺术设计史(含中外工艺美术史)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并且对当代美术和艺术设计的创作、生产现状、市场管理有切实的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地考察调研,重视创作与设计实践的体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风、文风和职业道德。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以上画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