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考查与新课程改革的语境不谋而合。部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中国古代诗歌)的导语提到:“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第14题四个选项都是对诗作内容、观点理解层面的考查。第15题要求回答诗作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可视为与新教材要求的直接对接。
当然,试题的命制特点更是由所选作品的特点决定的。王安石的这首《读史》正是体现了宋诗的以“思理见胜”和“深析透辟”的特点。题目为“读史”,诗作表达的是读史之见——史籍难以完整、准确地记录事件和人物,所发生的一切本是生动而复杂的,所记录的文字却常常是单薄甚至肤浅的。这其中也不乏王安石对自己的改革举措在当朝已被攻击,未来也难免为后人所误解、诟病的忧虑。政治家冷静而深刻的眼光诉诸文学家的笔端,值得我们玩味琢磨。考查的重点设在了对内容观点的理解和思考上。“启示”一问的设计尤其突出了与作品深度对话、进行理性思考的理念。沈阳市第一中学 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