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三生活 > 正文

高三心灵氧吧:走出抑郁 让我们快乐出发


时间:2005-3-22 来源:高校招生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bnei跳转页

  小华是个有点内向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很好,做事很认真。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觉得自己“最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不仅学习上学不进去,就连对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提不起劲来。他还常常感到“高兴不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同时又不愿意向同学倾吐,喜欢独处,但每每独处静坐的时候就越发感到“情绪低落、难过、苦闷,难以排解这样的情绪……”小华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于是向我求助。听完他的描述,我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抑郁症,因为小华的这些情感体验,就是抑郁倾向的典型
表现之一。

  症状揭秘


  抑郁症是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它会给人们带来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对抑郁症的症状最有概括性的描述就是“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活动低(迟缓)、行为低(活动减少)。

  情绪低落表现为很明显的、持续时间很长的情感低落,对生活缺乏兴趣,没有愉快感,闷闷不乐,精力明显减退,常有无原因的疲劳感,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比如,对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像看足球比赛、唱歌、跳舞等,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思维迟缓则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会感到“脑子好像生锈了一样”或“脑子不能用”等,同时表现出沉默寡言、语速明显减慢、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明显下降;行为活动减少表现为行为缓慢、生活懒散、不想做事或学习、不愿外出、回避社交、疏远亲友、常常独自静坐或喜欢卧床不起,甚至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业余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特征外,抑郁症往往还伴有一些躯体症状,比如睡眠不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某些部位疼痛、乏力等等。就拿睡眠不好来说,一般表现为早醒(通常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来后却不能再入睡;有时也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当然,也有些人的症状是睡眠过多。

  抑郁症也有轻重之分,如果人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就可能会由于消极悲观的思想而萌发绝望的念头,最后发展成为自杀的倾向或行为。

  专家把脉


  小华的情绪表现和体验,是不是属于抑郁症呢?虽然从经验可以判断,小华具有抑郁倾向,但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仍对小华进行了一次测验。测验结果表明,小华确实患有轻度抑郁症。造成小华抑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对小华做了详细咨询后,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些“病因”。


  小华在一次月考中,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目标,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不会考得这么差”,他感到很失望、丢脸。此外,小华已经上高三了,他把每一次考试都视为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这次考砸了,无疑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回家后,爸爸虽然没有责备他,但说了很多叫他不要松懈之类的话。小华于是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证明自己的能力,也不辜负爸爸的期望。”谁知道,在后一次月考中,小华居然考得比上次还差,而且有些本不该错的题都错了。这样一来,他感到更加难过和失望,甚至开始对考试产生恐惧。他想:“我连高二的题目和考试都应付不了,将来怎么参加高考……”从未有过的担忧和焦虑占据了小华的心。爸爸这次也责备了他,认为这是他没有用功学习的缘故。小华深感内疚,但又有些委屈——他觉得爸爸不理解他,和爸爸无法沟通。与此同时,他又不好意思向同学们倾诉,因为平时成绩很好的他,现在“很无颜面”。小华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他开始感到有些自卑。渐渐地,他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愿和同学交往,做事提不起劲,常常觉得难过……

  造成小华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华平常成绩很好,他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自己的期望值也比较高。在偶然的一次考试失利后,小华的自尊心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他对下一次考试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无形中也就给自己增加了过大的压力。同时,他把每一次考试都看作是对自己能力的检验,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人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下,思维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这就给小华第二次考试失利埋下了伏笔。

  有了第一次的“挫败”,小华急需通过第二次考试来证明自己,重塑自信心。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也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因此,我们不难想象为什么第二次考试失利后,小华会有那样的情感反应。小华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他感到沮丧、难堪、悲观,他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也丧失了自尊,以前那个成绩好、自信的小华不在了。同时,小华的父亲在此时忽略了小华考试失利的真正原因,这也对小华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小华无法将自己压抑的心情向同学倾诉,他自己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这种压抑情绪在自己内心不断积聚,最终出现了他对我描述的这些表现——抑郁症。

   “病因”透析


  中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其自身的心理因素外,还有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


  通常包括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对环境与挫折的应对方式等。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时期,有时候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会表现出盲目的自信和很强而又脆弱的自尊,凡事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一旦受挫或理想破灭,他们会感到沮丧、彷徨、情绪低落。如果不加以适当调节,长此以往,则容易陷入抑郁。另外,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中学生如果仅仅认为其原因在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对困难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而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全面分析的话,则容易感到自卑,进而可能发展为抑郁。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含多个方面,如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比如,离异家庭的子女可能会更多地感到孤独、无助甚至自身缺乏价值感。在青春期,中学生会体会到强烈的“成人感”,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能力自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不必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因此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在这个时候,不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不融洽的家庭氛围,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人际交往因素

  觉得自己“长大了”的青少年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心事、情感与同龄人分享,他们的情感满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与同伴们的交往、沟通中。如果人际关系不良,没有好朋友可以倾诉心声,他们就难以得到情感满足,从而感到孤独、寂寞,这样的不良情绪正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原因。

  其他因素

  包括入学适应不良、过大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教师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学校氛围等因素。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三的同学来讲,主导活动是学习,高考带来的压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调节和缓解,难免会让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形成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状态。而那些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或者刚分科后的同学们,面对的不仅是全新的同伴、老师,还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甚至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都会有所变化,这些适应问题同样会对中学生的情绪造成影响。

  调节贴士


  如果抑郁情绪对我们“展开攻势”,我们应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呢?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可自我调节的小贴士。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境,在人不在物。面对挫折和失败,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看。也就是说,我们看事物,都应该有多个角度。中国的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所以,不管是看待一件事情、面对一次失败,还是观察一个人、欣赏一朵花,除非你尝试过了每一个角度,否则就不要妄下结论。不管是“福”还是“祸”,只有你站在多个角度去分析它,你的情绪反应才会平和许多,这里的多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站在不同的人的立场。就抑郁症而言,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很好的抗抑郁“药物”。

  放松训练

  这是心理学中常用的一项方法,它对于减轻精神压力、放松身体有很明显的效果,可以帮助你振奋精神,恢复体力,镇定情绪,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静坐放松法”——找一个安静、干扰少的地方,坐直,双手自然地垂放在大腿两侧,闭上双眼,放松肌肉,平静下来,然后缓慢而自然地呼吸。此时要将精神集中于某一个字,不要分心,持续10-20分钟。再如“想象放松法”——先选择一种自己觉得舒适的姿态,放松地坐好,闭上双眼。然后想象令自己感到最轻松、最舒适的情景。如“我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我听到海滩在有节奏地唱歌,我静静地、静静地听……”过一会儿再慢慢睁开双眼。此外,还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深呼吸放松法”等等。

  任务分级法

  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小目标、小的行为活动,减少它们对你的压力,以此使自己重新活跃起来,心情逐渐好转。例如,有一个有抑郁倾向的同学,就给自己定出了计划,一次只读一篇课文中的两页。他的目的就是使任务更简单,以便能逐步完成这些任务,从而不断获得成功,以此树立并逐渐加强自己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任务要逐步增加难度,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

  运动——运动可以宣泄我们心中的不快,释放我们积聚的情绪。不过,空腹或饭后可不宜进行运动哟!

  微笑——在心情低落时,试着面带微笑,并持续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情好转了很多,而且那些曾让你心情不好的因素也变得不那么困扰你了,你能够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

  颜色调节——在忧郁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蓝色,而那些暖色调的颜色如桔黄、橙色、红色则可以给人带来兴奋、愉悦的感受。

  音乐调节——轻松、旋律优美或节奏明快的音乐对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另外,同学们可以鼓励自己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并从中充分寻找快乐,尽量对它进行正面评价,这也有助于心情的康复,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其实,处在面临高考“高压”的境况中的我们,有些许抑郁情绪并不可怕,它甚至就像天气晴转阴那样正常。只要我们轻松去面对它,并用一些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去缓解抑郁情绪,相信在我们剩下的几个月高三生活中,一路都会有快乐相伴!(文/粟子 冯廷勇 分别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博士)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这篇文章很好,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