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1-24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何洁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何洁访谈
采访时间:2005年6月3日
采访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办公室
记者:郭秋惠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与2004年相比,2005年学院的招生规模、报考人数有什么变化?
何洁(以下简称何):学院的招生规模基本没有变化,还是招收本科生240人。2004年的报考人数是12000人,2005年是15679人。在招生规模稳定的前提下,报考人数稳中有升。
记:学院现有艺术设计、美术和艺术史论三个分部。您能介绍一下2005年三个分部的招生规模吗?
何:2005年,艺术设计分部招收165人,美术分部招收60人,艺术史论分部招收15人。
记:学院的招生政策是怎样的?对于专业突出的考生,在录取上有优惠政策吗?
何:学院的招生政策是要招收一些专业和文化课都比较好的学生。实际上,我们的招生政策是相关规定的。比如说,设计的前30名、美术的前15名,只要过了我们规定的文化课基础线就直接录取;如果没有达到设计的前30名和美术的前15名的学生,我说的是全国范围,就采取文化课与专业课相加的方式择优录取。
记:那么,基础线是怎么确立的?
何:基础线是根据每年考生的文化课总体考试情况确定的分数线。2004年是350分(含数学),其中外语65分,语文85分。2005年的分数线还要等高考分数出来以后才能确定。
记:您认为考生在准备专业考试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的训练?
何:我院的专业考试科目有素描、速写、色彩。此外,艺术设计分部考设计基础,美术分部考创作,艺术史论分部考文艺常识和写作。素描主要是头像写生,色彩是静物写生,速写也是写生与默写。
记:那么,各个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应该不一样吧?
何:是的。素描旨在测试考生对造型的审美感受、观察方法、理解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色彩(水粉)旨在测试考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色彩感觉的敏锐程度、色彩关系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速写(包括默写)旨在测试考生对所描绘对象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记忆、准确表达能力;设计基础旨在测试考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考察考生对艺术设计范畴内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技能的掌握程度;创作旨在测试考生绘画创作的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文艺常识旨在测试考生的文学和艺术基本知识和素养,写作旨在测试考生的写作水平。我们每年都会在招生简章中以考试要旨的形式提示考生。
记:有一种说法认为你们对设计类的素描、色彩、速写考试要求比较低,是这样吗?
何:没有。素描、色彩、速写考试,我们是严格按照“考试要旨”作为标准的。甚至评卷时掌握的标准也是一样的。像2004年吧,设计类的专业分数可能还要略高一点,但2005年美术类的略高一点。总体来说,考生水平的区别也不是很大,只是设计类增加了“设计基础”的测试,美术类增加了“创作”的测试。
记:有些考生想咨询,想报考清华美院就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吗?
何:像多数艺术院校一样,我院测试的是考生的绘画基本功,包括对对象客观的描绘与艺术的表现两个内容。首先你画的东西都是给你摆好的静物,我们要求画面与静物尽量吻合。然后,艺术表现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加上主观的认识。我觉得任何基础素描、基础色彩的基本知识是相通的。所以,没必要非得到我们学院参加考前训练。
记:现在考生多在流传,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路子。您觉得咱们学院有这种路子吗?
何:我觉得没有这种要求。考生也要做出正确理解。并不是说,我们学校已经形成特殊的标准或者风格,与别的学校不同。还是对考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测试。标准基本还是按照写实的要求,没有我们学院特殊的要求。
记:您认为考试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何:我觉得从素描、色彩、速写这些基础考试来讲,首先要做到冷静,冷静才能对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观察分析客观对象的一些特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如形体特征、精神状态、五官表情等。在进行细致地刻画对象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考虑客观条件,如光线的问题、角度的问题。在描绘客观对象方面,还要注意形的塑造,造型结构要准确。在明暗光线方面要注意表现光线体积。另外,要注意对人物形态和精神面貌的刻画。
无论是素描、色彩,都涉及到形的问题、色的问题,还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往往因为忽略了对对象的观察,所以在表现对象时往往反映出几个问题:结构造型不十分准确,如鼻子画大了、眼睛画小了,还有五官的位置、脖子和头的关系、头发和脸部的关系,出现很多不太符合现实情况的现象。另外一个就是对整体色调的控制,只注重对对象局部的刻画,忽视了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显得与其他局部的结构关系、整体关系不协调。这也是一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此外,在客观条件不太有利的情况下,在表现明暗关系时,不能够主观去强调,比如画得灰了、模模糊糊了,空间感不是很强等。这主要反映了考生对人体结构掌握得不扎实。还有画法、程序有一些不科学。在描绘人物个人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时候,往往不能抓住鲜活的一面。就是说,见到对象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往往画着画着就淡化了,因为考试有时间的要求。考生到了考场,从观察到表现的过程、步骤是很重要的。而且,考生在交卷前往往忽略画面与客观对象之间的检查,不能够在最后的环节针对对象进行对比检查,有些出现的问题最后没有解决,很遗憾。
记:在设计基础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何:设计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生活的敏感观察能力。在创作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进行表现。能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受比较深的事情组合成为一个主题,和谐地、艺术地加以烘托。这除了要具备基本的造型结构能力外,还应具备创意构思的能力。而设计在表现方法上更宽泛,可以用人、用物、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等宣扬主题。比如说,今年的考题要表现奥运主题,有的考生表现奥运五环与场馆、建筑,也可以表现人们对奥运的激情、人们为奥运做一些事情,也可以是对未来奥运的一种理想,还可以是虚拟的,把毫无关系的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来表现奥运,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和关系去发挥主题。我认为设计基础需要考生在敏感观察能力基础上的归纳、取舍,甚至是夸张等各种手法。你要把事物的基本造型表现好,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塑造好,结合主题表现得好。我们考察的基本点,创意是一部分,另外表现的物体的造型是一部分,当然还包括色彩以及构思。也就说,构思比较新颖,造型比较生动,表现的物体比较贴切,然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最后一点就是表现主题的感觉是很合适的。
记:那在美术创作方面呢?
何:美术创作主要是对生活的表现,要求比较真实地、自然地表现身边所发生的典型事例,反映对生活的感受。表现的手法是多样化的。2005年的创作考题是《我的家园》,有的考生表现的是一家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读书、吃饭这些生活情景;有些农村的孩子表现在农村劳动、收割、杀猪等;有的表现发生在家门口的事情,比如工人盖新房;还有的表现社会公益。什么体裁、什么内容都没有限制。只要你在造型、构图、人物、主题等方面刻画表现得好就可以。
记:前些年,学院的本科招生是在高考时就选择了专业,考生针对自己报考意向的专业进行准备,例如报考装潢的就准备装潢方面的基本知识,现在学院实行扩大的专业来组织考试。您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是更难了,还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
何:我认为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在设计基础方面,我们没有对考生采用一种手法、风格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让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有些考生是画写实的,有些考生的画带有夸张变形的装饰味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方法来画。无论是装饰的、变形的还是写实的,都可以。主要考查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对艺术设计范畴内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技能掌握的程度。因此,这种考试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表现,不是非得经过专业训练。当然经过专业训练的考生,在表现方式上可能更熟练一些。
记:现行的设计基础考试也需要考生去了解具体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吧?
何:我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宽泛对考试有利。但是,专门对一个专业在考前进行具体知识的学习,一是没有大量的时间,二是对专业没有很强、很深的认识和体会。考生入学后,经过一年的学习,会对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那时学生会更加理智地选择专业。我们觉得这样做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护,也是一种尊重,也更人性化。因为考生在考试期间对专业不是很了解,可能是凭一时喜欢,还有的是考虑先考上大学再说,什么专业无所谓。由于这些原因,容易出现学生不适合某个专业而盲目地选择了这个专业,这对双方都是一种浪费。
记:像这种大专业考试进来以后,会出现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热门专业有的同学可能选不上,选冷门专业同学又很少,学院如何进行协调?学院对大一学生的各个专业的介绍工作是如何做的?
何:我们在大一开设了专业导论系列课,让各个系介绍本系的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师资力量以及将来的就业前景。也就是让每个学生了解全院各系的情况。当然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可能都达到自己的目的,都进入自己满意的专业,因为我们的教学条件、环境是有限的。另外,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还要学校和老师进行综合判断,比如进行专业素质测评,对课程结构提出建设性意见,认为你上哪个专业更合适,也就是所谓的双向选择。在双向选择不能达到满意的情况下,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记:最近几年,艺术类的招生尤其是美术类的招生一直呈上涨的趋势,因此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些考生并不喜欢艺术,但因为学习不好而改学美术,或者说考生对艺术缺乏理解和感悟能力,但可能单纯为了升学而报考艺术类院校。对此现状,应如何理性认识?
何:我觉得中学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从培养学生成才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角度出发,避免学校单纯地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盲目地让一个不喜欢美术的学生选择美术,将来从事自己不适合或不愿意的工作,会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痛苦和负面作用。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改学美术,就没有考虑到将来国家是否需要这么大的量,将来孩子们的就业形势是否理想?还有,学美术的花费很大,也会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背上经济负担,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从事教育工作,就要真正承担起培养高水平的、国家需要的和社会需求的人才的责任。
记:家长也需要避免这样的误导。
何:当然,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他们也没办法。但是,还是要扭转这种文化课不好学美术的错误看法,因为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还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在美术方面有所偏重,文化课好也是进一步学好专业的基本基础。此外,还有灵性、天赋以及对专业的爱好、兴趣。
记:刚才讲到文化课好也是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考生在高考及大学期间应如何来把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何:进专业院校以后,专业课学习的分量比较重,文化课的学习相对较少。但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关系到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所以,文化课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是对所从事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文化基础打得越扎实,文化素养越高,越有利于自己专业的培养和发展。其实,专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就像盖楼,基础打得深与浅,决定了大楼的高度和宽度。因此,一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后劲,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撑。所以,文化基础不好,将来从事文化产业和文化创作的时候,就会造成先天的不足而后天发展的局限。因此,我们培养学生要在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基础教育上下功夫。因为学生将来发展的空间很大,毕业后会出现多次选择职业的可能。综合素质越强,他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从改革开放到信息社会,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能培养一大批将来到社会不能就业,不能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作贡献的人,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教育对社会的职责和责任。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以上画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