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考动态 > 2012年高考动态 > 正文

教师写万字长信质问应试教育 自称是心灵告白


时间:2012-02-28 来源:山东商报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bnei跳转页

据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ms211.com报道:

可中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不断认可定论,记“标准答案”,不管这个“标准答案”是“标准惨案”还是“标准冤案”,把孩子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许多孩子小时候活泼乱跳,上学后渐渐变得呆头呆脑,小时候还像哲学家,爱思考大问题,越长大越世故、越深沉、越谦虚,其实是越来越失去自信。

不要预支焦虑,生命需要开阔,观念需要解放,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解放人,不是为了限制人。

“如果我们让学生的词典里只有‘拼搏’、‘奋斗’、‘成功’几个可怜的词,那么请问:学生的生活在哪里?生命在哪里?那种把生活 与幸福不断滞后的教育注定不是成功的教育。

万言长信引发围观、崇拜、上访与“谈话”

1980年5月,《中国青年》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署名潘晓。这就是著名的“潘晓来信”,在那个时代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生的大讨论,席卷全国。

三十多年后,陕西师大附中48岁的语文老师杨林科,耗时两天写出的一封16000多字的长信,也在学生、家长当中引起围观和震动;经当地媒体刊发后,因长信对中国教育的真诚思考,被不少人视为教育界的“潘晓来信”。

“事实是,长信被刊发后前两天,校园空气有些紧张。”杨林科介绍说。也有知晓内情的人士透露,校方甚至一度召开紧急会议,如临大敌。从第三天起,“大家开始公开热议此事,有我不认识的学生路上向我致意,有外班的学生来到办公室,叫我一声杨老师后,向我深深鞠躬行礼……”

也有家长这样表述自己的矛盾:读到这封长信时,激动不已,极为认同杨林科的观点;但再抬头看看已读高中的孩子,又会慢慢放下长信,一切如旧。

“我认为,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此而言,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影响别人的大脑和心灵。”杨林科这样评述自己的职业。相对于当下被演绎到极致的、以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他认为通识教育和全人格教育从长远来看对孩子更有利,然真正的改变,看起来何其缓慢何其艰难。

在这封被杨林科视为“心灵告白”的信中,自称陷入学生“崇拜”与个别家长“上访”夹缝中的他,还关注着教师群体的矛盾与痛苦。

“要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要让上级领导满意,教师们不仅要面对“一仆二主”的外在尴尬,还得面对良心审判的内在羞愧,在“让他人满意”和“让自己满意”之间很难和解。”在已被收入到百度文库中的万言信,他这样表示。

这封表达着自己对教育现状呐喊和彷徨的长信,是杨林科送给学生们的礼物。“学生们都快乐而自豪,因为我告诉他们,我们参与了历史。”

杨林科:请称我“国文教员”

其实早在2009年,杨林科的故事和讲课语录,就被学生自发发到学校贴吧里,并不断接龙。幽默、风趣、极品甚至愤青的标签,也贴向了这个有着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学习型、思考型教师” 。

他的长信,被收入到了百度文库。因为那封16000多字的长信,48岁的陕西师大附中教师杨林科“火”了。2月23日,杨林科指着满嘴的水泡,向记者诉说着突如其来的关注和压力。

“有时候,说,需要勇气。”

2月13日,周一。当天下午的阅读写作课上,杨林科所教班级的106名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作文材料”:杨林科将一封打印好的长信,人手一份分发给了每个学生,既让他们以此为素材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又要求学生们将此信与家长分享。

这封一万六千多字的长信,杨林科在1月18、19日写完。“后来又做了一些修改,前前后后有十几天。”

写作的起因,是他在春节前的家长会后,被个别家长“上访”到了校长那里,“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研组长一起找我谈话,说几个家长对我有意见,主要是学生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一些东西不相信了,爱怀疑了;对家长的话也不怎么迷信了,甚至用事实、道理和家长辩论……”

这让杨林科郁闷无比。更让他觉得纳闷的是,被“告状”的老师并非他一个,还有几名优秀教师。“当时就纳闷,优秀老师怎么还会被家长和学生告状呢?心里憋着一团热气,不吐不快。”

在被杨林科称为“心灵告白”的长信里,他表示自己是有感而发,希望对家长和学生有一些彼此了解和沟通。“让家长看看我到底讲的是啥。别让家长稀里糊涂的教育孩子,别光问娃要成绩。”

“有时候,说,需要勇气。如果我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就要讲清道理,说不说是我的权利,听不听则是你的自由。”杨林科这样坚持。

“看完信,当时就有娃激动得不得了。”十天之后,杨林科想起当时的情形,仍瞪起眼睛,语调激动。很快,有学生将打印好的长信拍照,上传到了社交网站,大家开始传播、分享。

当晚,为了更好地方便住宿生们的家长看到这封信,杨林科将这封信挂到了自己的博客上,并嘱咐学生告诉家长们博客地址,希望学生和家长有个讨论和交代。

杨林科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以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启迪和开发学生“往内发展”。

爱才若渴的杨林科直言,有时候看到学生们写出好文章,但看到被判低分,自己都会觉得矛盾和迷茫。为此,他还和同事发生过争执。

“那次为了一个学生的作文,我和同事吵了一整天。”杨林科回忆说,那篇被杨林科看好、给满分都不为过的好文章,被她的任课老师仅判为及格。

为了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杨林科在写了真挚的评语后,将这篇文章推荐到了校报上刊发。这种“越权”行为,引来了该生主管老师的不快,最后结果是杨林科低头认罪,但“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后来,这名受到鼓舞的学生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了研究德国哲学,现在正留学在外,学习德语。”

他甚至叮嘱爱人,出门偶尔遇到拥抱在一起的学生时,“不要打扰孩子。”在杨林科看来,人生初期的感情,是很真挚的,很纯真的东西在里面,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可怕。“有的孩子的恋爱,甚至是对学习压力的一种宣泄。”

“当毒牛奶毒大米问题肉问题菜等等不断得到曝光和关注的时候,有多少人关注过我们教育和精神层面存在的‘食品’问题?”

在杨林科看来,自己是中学里为数不多的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教师之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宁愿坚守一隅,在一片荒漠中守住一点绿色”,万言信中,杨林科的表态决绝而悲壮。

在他看来,现行的教育是一种“上半身教育”,给学生灌输了太多的美好,想把所有人都培养成英雄与豪杰。“甭管你是兔子还是鸭子,都要培养成狮子一样,这很搞笑。”

最令他忧心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出校门的学生成为问题人。(第一中国美术高考网站ms211)

他举例说,假如工厂出产的汽车产品不合格,那么开车上路,问题车辆就会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悲剧;同样道理,如果走出校门的这些人是问题人,那么他们也会危害一方。“而且不可召回。”

从马加爵到药家鑫,杨林科都在关注。在陕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中,他“别有用心”的以这些热点命题,让学生作答。

“我让学生透过药家鑫案,就此事分别写出对社会、家庭、学校、药家鑫以及自己最想说的话。”这种没有标准答案,但却让学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杨林科所命题的考卷中,并不少见。

他也承认,有些东西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有些早甚至残酷,“但问题是,你迟早要去面对。”

杨林科曾经的学生,如今在西安交通大学硕博连读的王鹭,至今清晰记得杨林科上课的情形:每节课开始,他都会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经典语录,然后以此入题。“基本上笑声不断,以至于邻班老师不得不来提醒,让我们小声点。”

与杨林科相识多年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田刚则感叹,从没看出杨林科有如此才华,他将此事称为“杨林科事件”,“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人真实的看待教育。”而西北政法大学谌洪果副教授则表示,应试教育是一列硬卧车,但杨林科提供的是免费的软卧服务。

2月23日,课后杨林科像往常一样迈出校门,步履轻快。有学生和他开着玩笑,让“名人”杨林科为他们签名,他也同样以玩笑回应,“每次的作文评语,不就有我的签名吗?”谈及这封信,杨林科说,或许,那是一份献给我们生命的礼物。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这篇文章很好,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