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考动态 > 2010年高考动态 > 正文

高考变革之路千条万条 何必死抱着独木桥


时间:2010-08-02 来源:人民网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bnei跳转页

虽然人们对于现行高考制度的批评和质疑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可是,“一考定终身”、“以分论高下”的模式似乎牢不可变,大有“撼山易,撼高考难”之势。究其根源,有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成为现行高考制度的“理论依据”: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也不是最坏的办法,目前来说是比较公平的;在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的前提下,高校自主招生容易成为“人情招生”,容易滋生腐败。基于这些原因,高考还是维持现状的好,以免改得不好惹出乱子。

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真的公平吗?表面上看,现行高考的制度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似乎能够体现教育公平原则。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用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素质、水平,并以此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分数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那么,这种公平是有代价的,是打折扣的,因为它影响了效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这些事实我们无法回避:全面发展的学生未必能在高考中取得好分数,学有特长的“偏才”、“怪才”很难顺利通过“独木桥”,高考状元未必有良好的潜质和发展,几分、十几分之差也未必能区分人才的高下优劣……让高考分数直接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究竟是公平还是不公平?美国高校以分数(SAT、ACT考试成绩)作为参考,但不以分数作为决定因素,而是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做法与完全以分数分高下相比,哪个更合理、更公平?

作为一项高考改革,高校自主招生已实行了8年。然而,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一些高校对赋予自己的自主权却不能有效使用,有的甚至不敢用、不会用。在自主招生时,不情愿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信任综合素质考察,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使自主招生依然在应试教育设定的轨道上运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社会对自主招生议论颇多,认为是“人情招生”,会滋生腐败。面对舆论压力,高校干脆“稳妥行事”,仍然以分数论英雄。

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健全,给高校招生自主权,难免会有“人情招生”之虞,但是,高考改革非要等到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起来才进行吗?通过公开、公示的透明办法,完善监督机制,建立问责制度等,让自主招生在阳光下运作,预防甚至杜绝招生腐败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不能给高校信任和放权,高考改革哪有适宜的土壤和环境?

尽管阻力重重、困难重重,但高考改革并非寸步难行,而是势在必行,关键需要社会的支持、理解、信任和宽容。如果能以改革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考,凭中国人的智慧,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找到很多路径。高考变革之路千条万条,何必死抱着独木桥不放呢? (袁新文)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这篇文章很好,我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