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0-1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录入: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宁波市民范先生一直关注着浙江首次新课改高考。随着今年高考招生的结束,他终于松了口气,并笑称整个过程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改革力度很大,激起的社会动静却很小。多方面的反馈信息表明,社会对今年浙江招生录取总体满意,录取期间到现场及各地招考机构咨询的家长和考生明显减少,没有违规投诉举报。
涉及面如此之大、环节如此复杂的浙江高考改革缘何能在平稳中稳步推进?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坚守公平底线不动摇
今年浙江新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相对单一、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很多场合,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都强调,高考制度既是连接大学与高中的枢纽,又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承载着素质教育的导向、教育资源的配置、社会公平的维护等诸多重任,一定要把新课改高考作为硬任务来抓;确保高考公平是核心、是底线,也是推进新课改高考的着眼点。
与以往相比,今年浙江新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就是建立了集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并在其良性互动关系上体现公平公正。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相对单一、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5月,刘希平在作客浙江在线,与网友开展互动交流时再次强调,分数线依然是高校招生的第一条件,“只有通过‘分数线’这个门槛,我们才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其他学业水平考试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说,考试成绩的确不能反映学生全部,但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家庭孩子之间的平等,使高考改革不至于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在平稳中得以继续进行。
浙江新方案设计过程中,曾有高校提出:高考改革要更大限度地扩大高校自主权,多招收一些“奇才”、“怪才”、“偏才”,但这样的提议最终被浙江教育的决策者们定调为“逐步推进”。公平公正是当前设计高考方案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为强化高考过程公平,针对国家考试中高科技作弊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浙江首次对所有高考考场实行屏蔽,重点防范和打击团伙作弊和高科技作弊行为,整个考试过程平静有序,犯规舞弊率由去年的万分之二点八下降到今年的万分之零点九。这为新课改高考改革打响“头炮”提供了有力保证。此外,所有高考试卷的网上评阅是浙江强化高考公平的又一环节,特别是高考作文如何打分是家长们最关注的。“网上背靠背打分让高考作文评阅工作更加公平公正。”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廖可斌教授感触良多。
不再一把尺子量学生
新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操作模式,因为它不再用高度统一的考试科目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体现了高考的应有功能。
2009年高考录取刚结束不久,9月12日浙江又迎来了2010年高考的第一场英语听力考试。8点未到,丽水市某高中门口就聚集了不少高三学生,不过,现场人们并没有感受到以往高考的那种紧张气氛。考生们解释,因为有两次机会,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所以心态普遍比较放松。
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田正平教授看来,浙江新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操作模式,因为它不再用高度统一的考试科目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从一个新的层面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高考的应有功能。“分类测试”让考生可以量力而行并选择合适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对应报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等三类学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不同高校而言,也可选拔相应合格的学生,不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
“过去,80%的考生把80%的精力花在那永远搞不明白的20%的问题上。”浙江省教育厅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巡视员张绪培感慨地说。今年高考前,部分专家还担心一、二、三类均兼报的考生会偏多,报考结果却比预想得要好,全兼报的考生只有8万余人,约占全部考生的1/4;而单独填报第三类的考生却达到5.4万人。“由于高考是在高中全科会考基础上实行分类测试,单报三类的考生不必考文理综合和自选模块,因此这些学生总体上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肯定减轻了。”湖州市练市中学通用技术课教师顾月平如是说。
不过,对很多考生来说,试卷结构更加合理才是让他们真正轻松下来的原因。据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浙江高考试卷难度略有下降,形成了减轻考生学业负担的正确导向。试卷总体结构、检测内容等均得到考生认可,特别是首次自主命题的综合科目和自选模块科目,各学科之间的统筹问题处理得比较理想。达到了“看上去不难,做起来也不易”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事实上,为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高考改革方案,使包括考生、学校等在内的各关联方受益,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浙江省教育厅及省考试院早在2006年年初就设立了专项课题组。到2008年4月方案正式公布,前后历时长达3年。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省教育考试院还对全省11个市、40余所中学、2万余名高三学生进行大规模分层试测,并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考试说明意见。
今年浙江的高考招生总共经历了13次网上填报(征求)志愿,15次平行志愿模拟投档和26轮正式投档,虽然招生时间拉长,对考试机构而言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考生和院校都从中受益,实现了“双赢”。首批高校录取中,考生第一志愿满足率由去年的93%上升到今年的98%,而院校第一志愿满足率则由去年的70%上升到今年的90%以上,两者分别提高了5个和20个百分点;此外,高分考生落选率和征求志愿计划比例均再创新低。这主要归功于今年浙江高考招生的两个“新政”:一是首次采用分类分批划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二是平行志愿统一增加到5个以及合并原来的第二批和第三批高校志愿,从机制上保障了考生的权益,使合格考生落榜的风险降至历史低位。
新高考助推新课改
新高考推动了高中学校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浙江高中将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瘦身”,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发展。
浙江教研系统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说,新高考推动了高中学校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事实上,那种“非考不教”的现象已经在中学得到很好遏制。像湖州练市中学共开出了22门校本课程,如今又新开发14门校本课程,学校制定了每人走班6次的“选课计划”;而余杭瓶窑中学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现在也已开足开齐,一些研究性学习还特意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
浙江新高考第一年也得到了省内外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在浙招生院校本科录取数所占比率约比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复旦大学等第一批文理科院校包括自主招生在内,总增招量达1800余名。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表示,在考生总分相当的情况下,高校将更青睐那些综合素质好的考生,并在一些外省市招生中先行试点。
秋季开学以来,杭州部分高中正在对课程表进行调整。按照省教育厅最新下发的《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精神,浙江高中将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瘦身”。据介绍,此举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发展,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很多高中教师认为,此次课程调整放在首次新课改高考结束后,说明高考改革和高中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至于高中会考免考制度的取消,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遏制学生偏科现象的出现,让学生重视非高考科目的学习,从而切实提高会考在“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高考招生的公平性,特别是可以有效规避获得免考权的学校容易出现随意划分成绩等第的现象。
如今,浙江首次新课程高考已圆满“收官”,但对于该省相关部门以及方案设计者来说,这场牵动千家万户的改革并没有结束。浙江省教育厅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肯定的同时还有值得完善之处,浙江的高考改革依然要在探索中继续前行。”
(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 )
以上画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