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可见,全国还有近一半的独立学院未完成转设,亟须加快脚步。其实,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从诞生起就注定是一种过渡形式,是途径而非目标。随着大学扩招扩建、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独立学院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也该适时退出舞台,走真正的独立自主办学之路。
独立学院转设是高等教育机制深化改革的体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独立学院面临多方位的挑战,诸如法人地位未落实、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结构不合理、内部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因此,国家出台独立学院转设实施方案,体现了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支持,通过明确办学属性和产权关系,营造规范、公平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有利于独立学院实现特色发展,形成自主办学优势,从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转设有三个方向选择:一是独立学院转民办院校,二是独立学院转公办院校,三是停止办学。其中独立学院转民办院校是主流方式,转为公办、停止办学的独立学院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脱离母体院校、完成转设后,独立学院将实现独立办学,并在人事、财务、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获得较大自主权,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定位,自主调整模式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学校转设后产权责明晰,将依据公办或民办的性质,获得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社会融资也能多元化,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得到改善,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质量。
转设后,学校失去了母校的资源支持,将在师资力量配备、招生工作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师团队大部分是自有的师资力量,少部分教师来自于母体高校。因此,转设后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想办法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制定薪酬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学创新思维,探索办学新思路,勇于开辟新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转设后学校需要在招生方面多下功夫。学校终究是以科学育人为本,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学校,都要用成绩说话。独立学院转设后要认清方向,修炼自身“内功”,以优质教学成绩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来吸引生源,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支持,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系河北传媒学院科研处处长)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