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后更名或改建为贺县师范学校、八步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梧州地区教育学院、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贺州学院。60多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0000多人。
[校园校舍] 学院现分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78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万余平方米。2004年以来新扩建校园451亩,新建了图书馆、教学楼、科技信息中心、实验大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校舍以及文化广场、人工湖等文化景区。学院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荣获有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绿色大学”、“自治区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等荣誉称号。
[图书设备] 学院图书馆藏书73.7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400余万元,建有校园网络中心、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均已通过了自治区级合格评估。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员工764人,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34人,博士25人(含在读),硕士176人(含在读)。另有外籍教师5人。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人文与管理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育科学系、艺术系、体育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部)。根据地方经济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在强化基础教育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对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提升了一批本科专业。现有27个本科专业、35个高职高专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农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0313人,其中本科生7305人,专科生3008人。
[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 学院大力推进教学质量改革,努力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本科教学“3+1”、专科教学“2+1”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训基地,顶岗支教等方法,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升本以来,共有院级以上质量工程立项296项,其中区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6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项;获得全国课件大赛三等奖2项,自治区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广西赛区)、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广西赛区)、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荣获区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141项,三等奖267项。我院还多次获优秀组织奖。目前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率每年达到90%以上。
[科研工作]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升本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部级项目3项,国家专利授权20项,广西区科学研究项目32项,厅级项目119项,贺州市项目19项。依托地方特色资源,“桂东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实验室”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被批准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人文研究基地;出版了《贺州客家》,完成了《印象昭平》的编撰工作,启动了《贺州文化大典》、“贺州语言研究丛书”(含《贺州客家话研究》等10本)的编撰工作。《贺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校园文化] 以“自强 自立 求知 求真”为校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主线,以开展“桂东百家讲坛”、“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品牌,我院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团委或社团先后荣获自治区级奖励52项,“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被评为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创编舞蹈《嫁郎》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同时获2010年“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赛舞蹈类高校组二等奖。
[对外交流与合作] 学院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2010年3月,学院迎来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育学为基础学科,工学和文学为重点学科,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多科性教学型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