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坐落在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北校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学校占地总面积为113.17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0.03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21个学院,文理2个研究院(36个科研所和研究中心),现有本科专业52个,隶属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另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工程管理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学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30个硕士二级学科,9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设有6个工程领域,拥有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产业经济学、食品科学、中药学、企业管理、会计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产品加工技术及装备)、ms211.com第一大美术高考网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商品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政学、经济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等15个省级重点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物研究所)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药物研究所、东北亚服务外包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天然抗肿瘤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抗肿瘤药物、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践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与税务研究基地);3个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场与流通经济研究中心、法经济学研究中心、现代商品流通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922人,专任教师1509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43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8人,博士生导师34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学校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兼职教授,常年聘请英、日、俄外国专家,是经国家批准的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
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学生24000余人。建校60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建校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饺子机,为饺子成为中式快餐和产业化做出了贡献;1960年我校的“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报道我校的教学经验;60年代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方法之一“财产收付记账法”,是新中国使用长达30年适用于各行业的会计记账方法;80年代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为东北亚经济圈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90年代建立了全国高校第一所货币金融博物馆,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90年代后期完成的“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示范工程” 填补了国内商业自动化研究的空白,获国家国内贸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几年来,学校在法经济学交叉学科、现代流通理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抗肿瘤药物、绿色食品战略管理、食品研发、食品包装新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812项,各类横向项目179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51件,授权9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3项。出版著作361部。发表论文761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1863篇。
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1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龙比亚大学、泰晤士河谷大学开展本科生2+2、3+1联合培养合作项目。学校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太平洋国立经济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美国普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韩国灵山大学等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