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55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弘扬"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73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拥有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等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有21个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3000多人,研究生1400余人。2007年,学校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办学设施齐全。学校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原则,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建设目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校内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校舍建筑面积106.29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268个,运动场面积16.4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285.95万册,电子图书7500GB,中外文期刊26971种(含电子期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3亿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0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13个。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并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www.ms211.com
学校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1812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22人、副教授6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各类人选1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选25人,博士生导师19人。另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及一批校外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倡导"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深化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自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5部;学校成为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多项奖励。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荣获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被评为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3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50余个科技研发机构,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第一大中国美术高考网www.ms211.com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71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等131项;荣获各级科研奖励800余项,其中2006年、2007年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2008年、2009年、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达成交流合作协议。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了9个合作办学项目。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通过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培养外国留学生近1500人。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着力提升内涵,着力打造特色,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创新体制,科学发展,为早日建成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