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油画教学的最早基地之一,从20世纪早期赴欧洲和日本深造、谙熟欧洲油画传统的前辈师长,到解放后派往前苏联留学的业务骨干,还有几十年来油画系历届留校任教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形成了几代极具实力的教师队伍和创作队伍。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组建油画系。1960年前后油画系提出并且实行了导师工作室体制。从创立至今,油画系已培养出众多德才兼备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修生。许多人已成为知名画家、教授,或成为全国各地油画界及美术事业的骨干力量。油画系师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许多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中国油画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无论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素质,始终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目前油画系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室和基础教研室、材料表现工作室、研修班工作室,实行工作室制教学。
油画系接受来自造型学院基础部一年级学生,进入油画系各工作室的前半年必须在油画基础部集中培训,学习油画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各工作室教员上课,了解工作室教学特点。油画专业基础课程为各专业方向课的前置课程,半年后进入各工作室学习。油画专业(画室)课程为本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各专业方向课程并行。其中包括毕业创作和学位论文课。学生进入工作室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四个工作室专业方向不同,有各自的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学生开始了正规的专业学习。各工作室同时承担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油画专业选修课程。油画材料表现工作室承担油画材料技法课程。分为两组,一组是面向系内学生:油画基础部的常规课程和各画室需要的油画材料表现的必修课程。一组是面向系外学生的选修课程。
造型学院版画系概况
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唤起了中国版画家的社会主体意识。自此,版画家们更习惯于做知识分子类型思考。无论是"左翼联盟"时期,或是"延安鲁艺"时期,版画家所进行的工作已经不是单纯"为艺术而艺术",更多的是利用版画的社会功能去引导、干预社会发展潮流。版画实际上在他们身上起到了完善人格、塑造智慧心灵的精神作用。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版画系,初建时的师资队伍便是由这样的一批艺术家所构成,他们在传授专业技艺的同时,也奠定了版画专业关注社会、尊重理性、善于思辨的学术品格。
60年代,版画系在教学上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画室制,分别以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先生为主任教师。画室制使版画专业教学出现了多元并行的风格流派。从1977年起,版画系教学在中断了十年正规教学之后又重新步入正轨。版画系当时设立了木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由此,石版、铜版、丝网版以及其他边缘性的版种与木版一道,得以全力拓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版画系在教育方向、知识储备、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对版种技术完善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稳健、和谐的工作氛围促使教师队伍对于研究和自身创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作品影响力还是版画教育模式,都成为全国艺术院校版画教育的楷模,影响了全国版画的发展。八十年代中期,版画系还开设了插图专业;九十年代,版画系又先后成立了传统版画工作室和数码版画工作室。多个版画工作室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版画系的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二十一世纪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版画系将导师工作室和版画技法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代了原有的版种工作室制。原有各版种工作室教学职能被一分为二,技术指导职能被归为版画技法工作室,由专职技师负责。而艺术教学职能则转归为几个不同的导师工作室,由他们承担对学生诸如造型规律、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观念的教学工作。
版画系不同阶段的教学,在教学体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虽有所不同,但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创作能力的教学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引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发挥,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注意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是版画系始终坚持的办学原则。
教学结构
现在版画系的本科教学实际上是从二年级开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分别为:二年级专业基础课教学、导师工作室艺术综合教学以及版画技术工作室技术性辅助教学。
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素描、色彩、思维视觉转换训练和春季写生课。二年级教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学院的基础造型训练与强调创作思维的版画专业教学相衔接。因此在二年级基础课教学里,在强调学生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艺术创造过程中应具备的独立性、主动性、互动性及创造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思考的"手",为进入三年级导师工作室学习奠定基础。
师工作室教学阶段是版画系本科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进入版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语言的综合学习阶段。
造型学院雕塑系概况
雕塑系网站 http://www.cafasculpture.com/
20世纪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为第一发展阶段,这期间以当年留法归来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先生为主,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后来又有留苏归来的钱绍武、董祖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加以补充,使之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雕塑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雕塑流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筑雕塑创作为中心的大型纪念性雕塑,成为新中国纪念性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从70年代末恢复招生到美院迁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工作为恢复正常教学系统,并在改革开放新局面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创造性。从中央美术学院2001年迁入望京新校园至今为第三发展阶段,重点工作为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并着手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要求,开展公共艺术研究教学。雕塑系的教学体系再次调整,形成了专业基础教学、导师工作室教学与技法材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保持原有的写实雕塑优势,又吸纳现代材料教学优点,代表了国内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雕塑系和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以《抗日战争纪念群雕》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个群体在新时代的学术实力。
迄今为止,雕塑系教学正在形成三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是50年代以来在学习借鉴法国、前苏联美术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写实雕塑教学,对于五千年中国本土传统空间形体语言的挖掘与继承也在此基础上日益深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对雕塑材料语言体悟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抽象艺术语言相关的现代材料教学;三是为应对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正在着手建立的,以雕塑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艺术教学。雕塑系从学术发展上着眼,主张:1. 保持并继续加强第一个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因为它是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学术传统,也是最大的优势。在目前国际视觉艺术教育格局中,也是写实雕塑教学中唯一完整的一块。2. 巩固和完善第二个方向的教学,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建立在现代材料与空间语言基础上的现代雕塑教育将是不可缺少的,它将为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等领域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基础语言。3. 建立和健全第三个方向的教学,这已是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总之,雕塑系的教学系统将在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中稳步发展,这一发展过程被视为一个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有机体,既要保持原有优势,并从中发展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开拓新的领域,响应时代需求。
雕塑系教学机构:(一)系专业基础部: 基础部工作室(二)六个导师工作室:1. 写实教学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2. 现代材料教学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3. 公共艺术教学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配合这六个导师工作室,(三)六个材料工作间,即石雕、木雕、陶瓷、直接金属焊接、金属铸造、综合材料构成工作间。(四)研究生、进修生教学组。
造型学院壁画系概况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诞生的当代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中第一个壁画专业系。为适应城市公共环境建设迅猛发展的趋势,1979年初,在侯一民教授主持下,由李化吉、周令钊、梁运清、张世椿、王文彬、邓澎等人参与筹建了壁画研究室。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84年正式成立壁画系。历任系主任侯一民、李化吉、梁运清、孙景波、曹力教授。
壁画系创建以来,致力于复兴中国壁画辉煌的历史传统,吸取当代世界各国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优长,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与时代特色的教学与创研体系,并成为这一专业领域内重要的创研实体。
壁画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为城建、园林、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有关单位从事壁画设计与制作、教学、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所需求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壁画、建筑和环境艺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画创作的能力。(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壁画系在教学中强调壁画艺术是公众的环境艺术,要求作品具有公益性内容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反映健康高尚的思想内涵、鲜明浓郁的时代风貌和激扬奋发的民族精神,把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活力与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技法,更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在基础课程中,加强“作品意识”和“设计思想”,致力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潜心学习古今中外壁画艺术的成就与经验,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在系内专门设立了旨在鼓励创作的奖励方法,对个人创作实践的优秀者给予大力支持。壁画系特别重视艺术实习考察课,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壁画文化遗产与当代壁画与公共艺术中吸纳营养。壁画系先后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克孜尔文物研究所建立了共同研究和学习的合作关系,每届学生都安排一次敦煌等文化遗产的参观考察,此外,壁画系还选择了甘肃炳灵寺、麦积山石窟、甘肃博物馆、西安博物馆、永乐宫、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文化遗迹和文物单位作为考察与实习基地。
专业和许多造型艺术门类具有“多重边缘性”的特点。专业基础必修课设有基础理论、基础技法两大内容。基础理论开设壁画艺术概论、中国壁画简史、外国壁画简史、环境艺术理论及设计基础等。基础技法包括:1. 造型基础:素描(速写、白描)、雕塑(浮雕、圆雕写生、装饰造型)、构成设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解剖、透视学基础。2. 色彩基础:开设写生色彩学、装饰色彩学、色彩构成。3. 壁画材料工艺 :开设中国传统重彩、沥粉贴金及古壁画修复、西方传统湿壁画技法、分层刻技法、陶瓷工艺、漆画工艺、镶嵌工艺、金属材料造型工艺、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工艺。4. 构图理论基础与壁画创作设计(含社会考察及毕业论文)。5. 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
壁画系教学实行工作室制。目前设有三个工作室、一个基础教学教研室和一个壁画材料工作间。
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概况
实验艺术系,2004年春天酝酿,9月开始筹备工作,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并开始接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实验艺术系的成立以近现代造型艺术多元化格局为背景,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研究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语言构架;关注近现代艺术实践经验,建立实验性艺术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的学术性层次;发扬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精华,鼓励本土语言的艺术创造;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梳理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实验艺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素质,能够参与当代艺术实践,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独特表达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教学与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进中国实验艺术的学术质量及文化层次,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力,可以从事当代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教学等工作。
当前阶段,系将在造型学院的领导下以建设和完善基础教学作为主要任务,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尽快修订教学大纲草案并做出正式的文本,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准备和实施必定围绕基础教学总体规划进行。根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草案),本科生学习期限为四年,根据学生、画室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基础部一年级结业生中产生进入实验艺术系的学生,学习期限为三年。在基础教学的结构和设施调整完备的适当时候,计划聘请国内外较有成就、并具有相当学术水准和教学能力的著名艺术家开设以各自不同艺术媒介形式、艺术主张为核心的导师工作室,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可以选择导师工作室,配合以创作实践和艺术思想建设为主的相关课程。
造型学院:基础部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新生统一在基础部学习一年,期满成绩合格后,分入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和实验艺术专业继续学习。基础部注重对学生综合造型能力的培养,并将中西方造型艺术的不同创造观念、不同造型意识融入造型基础的教学当中,用以引导学生对东西方优良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深化学生对造型的认识、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理解,针对提高学生对未来专业选择的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
一学年专业课程有:泥塑、素描、书法、线描、设计认知基础、解剖与透视造型、色彩、创作基础。八门功课根据要求穿插教学。素描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确立明确的造型意识、造型观念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建立主动的、敏锐的、清晰而整体的造型意识,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色彩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全面掌握色彩的客观规律,准确控制画面的色彩关系,达到形色结合,提高色彩修养,完善学生的造型意识;泥塑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泥塑的实践课,启发学生了解初步的形体、结构空间和空间的关系;设计认知基础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系列讲座对设计思维的特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初步学会认知设计艺术与建筑艺术,并开发学生未来的设计思维和造型创作思维做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准备;线描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审美特点,传授人物白描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一般表现形式;解剖与透视造型教学使解剖和透视知识与绘画造型技能的教学更为深入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基础通过“观察与表达”作业,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并对获得的感受做初步的表达实践。(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中国画学院概况
中国画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8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的绘画科,1922年改称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国画系。在历经80多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中国画学院经历了1928-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国画系,1934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以及1954年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8年的中国画系以及2005年的中国画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师资阵容强大,学科设置全面,也是国内中国画创作、研究和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
在80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创作的历程中,中国画学院伴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以徐悲鸿先生及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和郭味蕖、肖淑芳、李斛、宗其香、田世光、刘凌仓等先生为代表的教师队伍,他们在中国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以及教学思想,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画现代的演进过程,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具有示范、楷模的作用与重大影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画学院在经历了系统的教学和充分的学术积累之后,形成了一支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特点的堪称全国一流的教师队伍。在学术研究、创作实力以及高等人才的培养方面,都雄踞全国。
如今中国画学院实行一年级中国画基础,二、三、四年级专业学科基础教学的机制。设三大教研室:人物画教研室:写意与工笔专业;山水、花鸟教研室;书法教研室;材料与表现工作室;书法与绘画研究比较中心。
中国画学院恪守教学大纲,在"传统为本、兼容并蓄、教学相长、鼓励创造"和"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下,以传统绘画基础、书法基础、写生基础、文史基础为主导。以传统出新、中西融合两种教学思路与方案,坚持从传统到现代、从生活到艺术、从基本功到创造性这三个基本环节,形成了"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和"临摹、写生、创作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培养了大批热爱祖国,以学养、才识、人格、创造为一体的能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中国画专门人才。
人文学院概况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成立于2003年10月28日,现在下设四个专业系:美术史系、文化遗产学系、艺术管理学系和美术教育学系,两个教学中心:外语教学中心、人文社科基础课教学中心;此外还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料中心。尹吉男教授为院长,刘军副教授、李军副教授、余丁副教授为副院长。靳连营副教授为党总支书记。
2002年4月,人文学院的美术史学专业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重点学科。现已成为国内一流的规范学科,拥有国际著名学者和国家级专家组成的学术集体。人文学院的教学分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可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都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人文学院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中国文人画史、中国古代画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中国民间美术史、中国美术文献学、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西方现当代美术史、中国古代书画修复、艺术管理与策划、文化遗产与考古美术等方面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
人文学院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先后得到王森然先生、张安治先生家属的捐赠,按照二位先生的遗嘱,设立了"王森然奖"和"张安治奖"。多年来,已经有许多学生和教师等到了此项荣誉和资助。
人文学院与国内外的同行有着广泛的联系,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院、斯坦福大学、堪萨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日本的东京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学院,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等国际著名大学都保持着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联系。
人文学院的本科生一、二年级为人文基础学习阶段,不分专业,主要有古代汉语、考古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基础课程。三年级进入各专业系继续学习。
设计学院
设计学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新型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新、学术思想活跃,并且大多曾留学海外;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设计院校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聘有多名外籍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根据学院教学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双程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由导师工作室、专业教研室、基础教学部、史论部、设计艺术教学综合实验平台等构成的教学体系,实验平台下设木工艺间、金属加工工作间、模型工作间、材料工作间、首饰工作间、服装工作间、电脑及信息技术室等实验场所,同时还设有设计文化与政策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等研究和教学服务设施。为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结合, 经由北京市奥组委批复,2003年正式成立了“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
设计学院发挥学院优势,坚持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近年来,学院先后同美、澳、日、英、德、法、意、俄、韩以及台湾、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邀请了几十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课程交流、合作科研和举办讲座。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师、教育家、国内资深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课程教授;先后选派教师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院学术水平的提高。
设计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学士学位,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及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一个教学层次齐备的设计艺术高等教育机构。本科专业为艺术设计与摄影专业。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之下,设有五个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数码媒体、时装艺术和首饰设计。在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招收设计艺术及设计史论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批准设立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点,目前招收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设计学院设置最早、发展最快、实力最强也是影响最大的专业方向,以工作室为基础单位展开图形设计、图书设计、文字设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频广告设计、设计基础教育等多方位研究,构成该专业教学工作的亮点。该专业教学注重现代设计的概念、思维、表现与本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在专心学习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与具备文化个性的专业拓展能力,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从1995年恢复专业设置以来,经历了基础教学研究(1995—)、工作室教学体制研究(1997—)、国际合作项目教学研究(2001—)等若干发展阶段,逐渐形成该专业独特的专业定位与教学氛围;2004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建设”获得北京市优秀课程一等奖;2005年获得教育部优秀课程二等奖;从2004年起,以该专业师生为主要创作力量组建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完成一系列重大设计项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与国际设计同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国内同类型专业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学院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优势的重要亮点。(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设计学院: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也是设计学院最早建立的专业方向之一,目前在该专业方向下开展工业产品设计、实验家具设计与交通工具设计三个课程群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该专业方向重点关注生活形态、产品形态与市场形态的关系,将产品设计中的实验性、前瞻性与原创性作为中心课题来研究,工业产品设计更注重设计的前瞻性研究,实验家具更注重产品的实验性研究,交通工具更注重概念性、原创性的研究,同时高度重视工业设计领域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个性化消费等发展趋势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的能力。该专业教学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设置专业以来在美院领导高度重视之下,十年间不断投入专款重点建设“设计艺术综合教学实验平台”,目前该平台的主要设备已经到位并基本配套,并于2006年底全面投入使用,为学生获得完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5年开始,该专业看准国内形势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交通工具教学课程,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形成规模适中的师资梯队,并邀请到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师奥山清行为专业主任教授,由于该专业课程启动较早,目前已在国内同类型艺术院校中形成影响,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由该专业师生主要担纲的“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成功入选并正式发布,得到国内外舆论广泛好评,是该专业教学与研究实力快速提高的生动体现。
设计学院:摄影专业
摄影专业在1998年中央美院与澳大利亚格理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视觉艺术(摄影)硕士研究生班” 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起来,2001年正式开始本科教学。该专业的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性、多元性和当代性”,强调将摄影放置于宏观的当代视觉艺术背景下进行解读。摄影专业以培养最具创造力的影像艺术家、职业摄影师、跨领域影像媒体人材为培养目标,在注重摄影的专业性与职业精神的同时,更着力于对学生艺术审美与判断、原创精神、社会责任感与横向拓展能力的培养,使之真正成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人材。在吸收国际摄影教学课程精华的基础上,历经几年的实践-总结-调整,构建了摄影专业的3年专业课程。目前该专业具有完备的设备体系与教学空间,教学手段先进多样、注重艺术、理论、科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上突出循序渐进式的理论-思维-实践的方式,并在基础教学阶段学生理论框架、技术素养和富于创造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培养上不遗余力。尽管只有短短的6年历史,但中央美院深厚的学术积淀、准确的教学定位和科学的课程设置使该专业教学获得了国内同行的认可,在全国高校摄影教育领域以精品教学、品质教学著称, 在读学生多人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展览中获奖,毕业生在纯艺术和商业应用领域均扮演着极具影响力的重要新人的角色。
设计学院:数码媒体专业
数码媒体专业方向是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领先于全国开设的新专业方向,今天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经验及设备条件方面,都成为中国艺术院校数码媒体艺术教育的先行者和重要的研究基地。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全新的数码艺术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外数码艺术家第一次站在几乎同一条起跑线上,利用全新的数字手段开始新一轮艺术创作,中央美术学院的数码艺术专业教学主要针对数字产品、网络媒体、视频广告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有时代特色的新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创作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形式的艺术与设计作品,目前该专业已经建设成可以在这一全新领域进行综合性教学及学术研究、交流的国际性教学平台,设有数字视频工作室、娱乐设计工作室、交互式影像工作室。(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设计学院:时装设计专业
时装设计专业建立于2001年,2002年开始接收学生,2006年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该专业定位“时装设计”旨在突出设计中的创新与审美,强调艺术、设计与商业的有机结合,着力于针对“个性需求”的市场培养高规格人才。在教学思路上,该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理想与务实并重,课堂与社会并重的实验性教学,强调学生艺术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专业资源、扩大社会影响的专业成长模式。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建立“时装艺术”概念,培养“时装艺术”的创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服装成型过程中的技术操控能力和服装品牌设计风格的掌控能力,以实现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该专业致力于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类:可以服务于时装品牌公司的品牌设计总监和可以推动中国时装艺术(FASHION ART)发展的时装专业人才。时装设计专业方向在全国同类型院校中规模较小,但是以其教学深度与独特的定位在业内形成影响,短短几年内已出现品牌公司预约毕业生的可喜现象。
设计学院:首饰设计专业
首饰设计专业方向是2005至2006年期间从工业设计中独立出来的新专业方向。该专业教学定位是“从个体出发,为有个性需求者量身打造,注重首饰与人的有机联系,以培养学生能从生命体验的角度探究设计的原创性”。首饰设计专业注重对新的设计理念的探索,寻求不同地域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发展、不同学科间的融和与渗透;鼓励学生以个人的视角与经验,去研究和体验材料特质及材料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用直觉去体悟材质充满个性的生命意味;在承传传统工艺和材料运用的同时,善于运用高科技下生成的新材质,关注作品的时代特点;以空间体量的置换来寻找建筑、雕塑、首饰与人的对话方式。目前首饰专业已建成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与实际操作平台,师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获奖,成为国内同类型专业教学中的领跑者。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一大美术高考网ms211.com)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是我国第一所著名造型艺术学院与大型建筑设计院联合办学的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博大深厚的艺术背景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强有力的设计实践平台完美结合,独创了崭新的建筑教育模式,为年轻的建筑学院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始终倡导密切联系艺术界和建筑界,建立集高水平教学、设计和艺术实践及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努力实现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筑科学、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文化并重,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与设计师。
建筑学院身处中央美术学院浓郁的艺术和文化氛围之中,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建筑学课程之外,还可以进入其它学院选修书法、绘画、民间美术、雕塑、平面设计、摄影、数码媒体等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课程。另外,学院一方面不断延请来自多个国家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专家进行短期教学和讲座,同时还为每个年级六十位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自二年级始聘任六十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主任建筑师作为专业校外辅导教师,开展一对一师徒教育的模式,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生涯之初就有机会接受建筑师的职业熏陶,有力地补充了学校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不足,成为当前我国建筑教育前所未有之举。
建筑学院目前设置有建筑学、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三个专业,它们共同以造型艺术与审美训练、历史与人文素质训练、建筑学基本功训练与必备技术知识传授为基础,强调专业间的交融互补与学术渗透,构成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建筑艺术教育体系。
建筑学院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具有较为全面的艺术素质的设计人才,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
1.造型与艺术素质训练:书法、绘画、雕塑、民艺、美学、美术史论、当代艺术
2.专业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设计、规划设计
3.专业理论:设计概论、建筑史、景观史、室内史、设计哲学、设计方法论、设计评论
4.专业表达:设计制图、CAD、专业写作、摄影、数码媒体、VI设计、专业外语
5.专业技术:结构、构造、设备、电气、材料、声、光、热环境、绿化配置
6.专业扩展:家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管理
7.专业实践:设计实习、工地见习、传统建筑文化调研、古建筑测绘、城市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通过一系列转变体现自身特色:首先,在造型与基础课程中将表达训练转变为审美训练,强调审美和感知能力的培养;第二,在建筑技术方面将由抽象化、定量式教学转变为形象化、概念性教学,强调直觉把握能力的培养;第三,在设计教学中由类型命题式教学转变为问题命题式教学,强调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在历史与理论教学中由纵向条块划分式教学转变为纵横交互式教学,强调综合素质和思考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组织上,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基础与专业基础教学,三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在一至三年级接受共同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进入四年级后选择专业方向并进入导师工作室学习。目前建筑学院共设有五个导师工作室和建筑基础、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教研室,并由模型、木工、建造、材料、物理、计算机等实验室共同组成的技术平台予以教学支持。现有学生418人,其中本科生373人,学制5年;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生)45人,学制3年。建筑学院本科毕业生授予建筑学工学学士学位或艺术设计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授予文学硕(博)士学位。
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中频繁获奖,面向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著名建筑及艺术院校的教学与学术交流活动蓬勃展开,教师的科研与设计实践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通过办学理念和特色上的创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原创精神的设计英才,他们将在建筑、室内、景观及相关艺术设计领域表现出广泛的修养和超前的意识,以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眼光,适应新世纪变幻莫测的世界,肩负责任和使命感去迎接挑战。
(文章转载请标明:ms211中国美术高考网)